.
.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 鄒亞琴 記者 林琳)直腸癌根治手術真正實現“無痕”。近日,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胃腸外Ⅱ科付濤教授團隊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Xi系統的輔助下,利用人體自然腔道,作為手術機器人機械臂進入腹腔的外科通道,完成直腸癌根治手術,完全避免了腹壁創口,術中出血僅10毫升。根據查詢,該術式在國際外科學界尚屬首次開展。
付濤教授團隊實施直腸癌根治術。通訊員供圖
半年前,56歲的徐女士開始大便次數明顯增多,多的時候一天要跑七八趟廁所,偶爾有大便帶血。但她并沒有腹痛腹脹等不適感,所以一直也沒放在心上。今年10月底,她的便血癥狀加重,而且還感到排便困難,家人趕緊帶她找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Ⅱ科主任付濤教授。
腸鏡檢查結果顯示,在徐女士距離肛門15厘米的直腸處,長了一個直徑約為3厘米的暗紫色腫塊,表面凹凸不平,質地硬脆。進一步病理檢查確診徐女士為直腸癌,需盡快手術切除。
傳統開腹手術腹壁上會留有一條長長的大切口,常規腹腔鏡手術也會留有3至5個1厘米左右的小孔和一條5厘米左右的小切口。付濤教授介紹,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讓直腸癌的“微創無痕”手術變為可能。該內鏡術是指借助內鏡或腔鏡技術經過人體自然腔道(如口腔、肛門、尿道、女性陰道等)進入體腔進行活檢、手術操作等的一類特殊技術,它是微創外科的另一里程碑,是“微創中的微創”。在完善各項檢查并與徐女士充分溝通后,付濤教授團隊決定在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Xi系統的輔助下,利用人體自然腔道作為手術機器人機械臂進入腹腔的外科通道,完成直腸癌根治手術。
11月4日,在麻醉科吳懷亮醫師團隊的通力配合下,付濤教授手術團隊為徐女士進行了手術。術中,達芬奇機器人團隊在患者陰道后壁打開一個小切口,將三只機械臂置入盆腔。在裸眼3D視覺下,付濤教授能夠直接看到放大的三維立體手術視野,精準地進行組織定位。在狹小的空間里,手術機器人機械臂發揮其充分暴露牽引和精細操作的優勢,在付濤教授的精細操作下,手術機器人“由下而上”完成了近端直腸游離離斷、腸系膜下血管結扎、乙狀結腸游離離斷、結直腸吻合等一系列高難度操作。歷時3個小時的“抽絲剝繭”后,腫瘤順利得以切除,術中出血僅10毫升。
術后第二天,已經可以下床活動的武漢徐女士,看著自己完整“無痕”的腹部,忍不住驚呼:“我的手術真的做了嗎?肚子上怎么沒有刀疤,怎么一點也不痛呢?”11月9日是術后第5天,徐女士已出院回家休養。
將經自然腔道內鏡技術結合全球最先進第四代達芬奇機器人,引入結直腸腫瘤治療領域,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胃腸外Ⅱ科“追求卓越的研究型外科”的又一次成功實踐。付濤介紹,學科牽頭開展全國多中心經自然腔道雜交內鏡術在結腸癌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研究、腹腔鏡補片直腸腹側懸吊術治療排便梗阻綜合征等多項臨床研究,近年來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原創性研究成果30余篇,參與全國相關領域指南制定2部。學科4年來已成功為超過30位結直腸腫瘤患者實施了經自然腔道內鏡手術,腫瘤根治效果好,無一例發生術后嚴重并發癥,無一例腫瘤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