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姚赟
“我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近日,一篇清華貧困生的匿名自白《在樹洞里》流傳于網絡,受到廣泛關注。11月9日,極目新聞以《“我想照亮哪怕一個人”,清華貧困生自白直抵人心!校友:看到苦難中的韌勁》為題,在全媒體平臺對此事進行了報道,引發熱烈反響。
截至10日下午6時許,該文微博話題閱讀量高達1.4億。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澎湃等多個微信公號以《清華貧困生的“樹洞”刷屏:這大概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吧》為題,相繼轉發該報道。
即使貧困也想照亮他人
清華學子匿名自白感動網友
“你們知道T35嗎?我很感謝這趟列車,這是唯一一輛從安徽到北京依然有硬座的白皮列車。”這名清華學子在匿名自白中稱,他來自安徽,為了省錢,自2014年起就從老家坐著這趟硬座一路北上去清華。據他回憶,這趟列車車票很難買,他更多時候是拿著一個小馬扎,坐著看一夜的書就到站了。
他提到,當年他入學時獎學金和助學金共計13000余元,扣除學雜費,一年可支配的只有6500元。為此,他給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開支計劃,每個月只能花400元。同學吃西瓜喝飲料時,他只能默默喝水;在食堂里,總是想辦法用最少的錢吃到最可口的飯菜;由于無法承擔班級出游花銷,大一時還錯過了和同學的合影……這些內容瑣碎而樸實,卻又直抵人心。
“我每年要寫兩封信,一封是給發放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基金會的。”在獲得資助的同時,這名學子會定期給那些給予他幫助的企業和組織送上手寫信。后來,他通過兼職有了穩定的收入,也獲得了保研資格。
從研一開始,他每個學期都會拿出3200元,資助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為他們提供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每學期回家,他也會去看這些孩子,給他們講述外面的世界。文末,他說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清華校友一樣成立基金會,去真正做一些實事,“我想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一個人也好”。
極目新聞記者注意到,不少清華校友紛紛轉載該文。“因為窮過,所以更覺幫助的可貴。”一名自稱是清華大學力學博士羅承成的網友表示,寫下這篇文章的學弟至今仍不算富裕,但卻心系那些貧困學子。這種推己及人的情懷、力所能及幫助他人的態度,他頗有感觸。
清華大學碩士孫同學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之前他也看過很多類似的清華學子的勵志故事,但這個學長在生活稍有改善后就能想著去幫助他人,這種情懷難能可貴。他也希望自己能學有所獲,日后用知識回饋社會。
“朋友圈已經刷屏了。”另一名江同學稱,目前大家爭相轉發這篇文章,他看完后深受震撼。文章里沒有賣慘、也沒有訴苦,學長用最樸實的語言講述了自己的大學生活,讓他看到苦難中的韌勁。
因為淋過雨 也想為別人撐傘
不少網友跟帖許下資助諾言
11月10日,“清華貧困生每月花400卻資助4名孩子”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第三。截至10日下午6時許,閱讀量高達1.4億。當天,人民日報、新華社、共青團中央、澎湃等多個微信公號以《清華貧困生的“樹洞”刷屏:這大概就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吧》為題,相繼轉發極目新聞這一報道。
不少讀者和網友也表達了對這名同學的敬佩之情。“因為淋過雨,也想為別人撐傘!”“以我來時路,贈你沿途燈。”有網友借用這兩句話來形容這名同學。極目新聞記者還看到,不少有著相似經歷的網友也分享了他們的故事。
一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跟我的經歷很相似,那段艱苦的歲月讓我成長成熟。我上了軍校后,開始資助貧困生。我還攢了很多硬幣,全捐給了希望工程。到現在我也一直在資助學生,也許是因為窮,我更懂得那黑暗中的一抹陽光,是多么可貴!”
“我18年前上武漢大學,每年去學校都要坐40個小時綠皮車。不得不感嘆,我們的祖國發展好快。”也有網友回憶起求學時的艱苦歲月。
更有不少在校學生深受感動。黃河科技學院南校區的李同學11日下午3時54分留言:“我決定等我能養活自己了,也要學這位清華學長一樣資助貧困生,此言為證!等我!如果這個話題未來繼續存在,等我來履行諾言。”
在樹洞里
(節選)
從我上大學起,家里就拿不出一分錢了,5000元的學費,750元的住宿費,這些在7年前,我剛上(清華)大一的時候,都是天文數字。
我是當年的省前十名,所以入學時有5000元新生二等獎學金,同時有5000元助學金,還有每年從學院不同名義的企業類型獎學金中獲得一種大約是3000元。這就是我一年的全部,扣掉6500元學雜費,恰好還剩下一半,也就是6500元。我給自己的任務就是花一半的錢,留下一半的錢買必需的電子設備。3200元分到8個月,我每個月只能花400元。
早飯:4毛一碗的豆漿+2個2毛5的小包子+1個雞蛋。或1個4毛的油條+1個雞蛋……聽濤是我本科最常去的食堂。
午飯:4兩的米飯9毛,在聽濤的話,我就要香鍋旁邊那些肉菜,可以打半份!有一道甜甜的排骨土豆,只要3.5元。還帶粘稠的湯,我把湯拌在飯里吃掉,真的很香。
晚飯:4兩的米飯9毛,紫荊2樓的素菜窗口你們知道嗎,只要5角至1元,白菜、豆腐、白蘿卜絲、豆芽菜可以四選一。
這樣我可以把一個月伙食費控制在300元以內,最后這100元錢就是應急錢。前兩年我就是這么過來的。
這些都是占用了學校資源,我很感激……時間一晃來到了大三,我和很多同學一樣去做家教,從此吃飯能吃2個菜了。
我每一年要手寫兩封信,一封是給3000元獎學金的企業,一封是給5000元助學金的基金會……總結這一年的情況,說一下未來的計劃。
2018年大四,我順利拿到了保研名額。這一年除了畢業論文,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賺錢上,而且賺的每一筆錢都可以存起來。
上天是眷顧我的,在我的求學生涯,一路遇到了好老師、好同學、好朋友,他們都給予了我很大的幫助……我想說,我也想成為像他們一樣,照亮哪怕其他一個人也好。
所以我做了第二個決定,從研一開始,我每個學期拿出3200元錢,資助4個孩子這一學期的生活費、學雜費等。
希望未來有一天,我的能力能像清華的校友一樣,能成立基金會。我想我會親力親為,去真正做一些實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