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董慧 陳婕
9月23日,農民豐收節,仙桃市胡場鎮蔡灘村八組,金黃色的稻田成方成塊,美不勝收。“整治后耕種方便,產量又高。”村民黃建忠說。
近年來,仙桃市堅持規劃引領,政銀企聯合,多方參與,全力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破解土地碎片化難題,讓土地要素合理流動,最大釋放其價值。
全域整治,破解鄉村土地低效利用難題
因缺乏統一規劃和不合理利用,鄉村一直存在土地利用碎片化、空間布局無序化、生態質量退化等問題。近年來,大量人口流向城市,村莊人口大幅減少,廢棄宅基地多,拋荒地廣,都加劇了農村人居環境變差、土地資源利用低效等問題。
在鄉村土地利用粗放低效的同時,在嚴守耕地紅線要求下,城市建設用地緊缺,一些農產品加工、農旅融合等建設項目用地難以保障,嚴重制約了經濟發展。
“仙桃市地處江漢平原腹地,耕地保護和建設用地需求矛盾更為突出。”仙桃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仙桃大多為一等土地,永久基本農田占比大,同時是全國百強縣市、全國最大的無紡布基地,建設用地量較大。
“通過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修復,探索優化農村空間布局、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破解用地矛盾的新路徑,非常必要。”該負責人介紹,被納入試點后,仙桃將全域國土整治放在鄉村振興大局中整體謀劃,全面摸排城鄉建設用地需求、補充耕地資源和農村低效建設用地潛力,并編制方案,統籌推進謀劃全域國土整治項目。
政銀企聯手,合力推進土地整治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如何整? 該負責人介紹表示,整治行動以國土空間格局優化和生態保護修復為核心,對鄉村進行全域規劃、整體設計、綜合治理,包括鄉村國土空間治理、農用地綜合整治、閑置低效建設用地整治、礦山地質環境整治和人居環境整治提升等。
以仙桃為例,該市按照“政府主導、部門主推、企業主投、鄉鎮主體”架構,組建了由市長任組長的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領導小組,成立市級指揮部,項目所在地鄉鎮承擔項目具體實施,項目區村居委會組織支部干部參與項目設計、現場協調、工程施工和質量監管等,通力合作。
整治資金哪里來?“通過政銀企聯手,仙桃搭建多種投融資機制。”該負責人介紹,在摸清資源潛力的基礎上,成功獲取國家開發銀行80億元銀行授信,仙桃水鄉投、產業投等國有投融資平臺配套20億元,共計100億元專款,用于鄉村振興和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區內的農業、水利、交通等各個建設項目和專項資金,統一打包使用,形成疊加聚合效益。設立專門資金賬戶和專用項目庫,對資金和建設項目統一監管,確保資金用途和項目建設符合全域國土綜合整治標準。
同時,引導企業主體、村集體經濟組織參與到項目中來,如鄭場鎮漁泛村吸引市場主體投資1500萬元參與古村古街修復。
目前,仙桃通過自然資源部門監管、投資平臺建設、銀行授信貸款的合作模式,形成“借用管還”資金閉環鏈條。
盤活土地資源,釋放最大價值
通過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對廢棄宅基地、閑置地、廢棄坑塘等進行合理利用,增加耕地面積,同步增加建設用地。
如仙桃市最大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彭場鎮項目涉及4個村,面積18730畝,綜合整治后,既增加耕地面積,又增加建設用地。目前,仙桃市首批5個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項目,涉及5個鎮、11個村,建設規模5.5萬畝,整治完成后將新增建設用地2900多畝。
為調動地方鄉鎮的積極性,同時利用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為鄉村發展提供啟動資金,仙桃市明確各項目新增建設用地,按一定比例分配給項目所在鄉鎮、市政府、投資單位等。這些新增建設用地,既可用于公共設施、農旅融合項目建設,也可市級、省級統籌使用,保障重大項目落地。統籌使用時給予鄉鎮、投資建設單位一定補償作為回報,為鄉鎮基礎設施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提供了資金。
全域國土綜合整治管理機制和投資收益機制的建立,盤活了鄉村土地,讓其釋放出巨大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