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勝 通訊員 易榮波
“過了霜降節,油在樹上歇。”10月下旬,地處幕阜山區的通城縣30萬畝油茶喜獲豐收。漫山遍嶺的油茶樹上掛滿果子,村民忙著爬上爬下釆摘油茶籽。
湖北黃袍山綠色食品有限公司經理黃雄樓告訴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采摘油茶是個技術活和辛苦活,“油茶多長在丘陵地帶,采摘要攀爬、牽拉,一會站、一會蹲,很耗費體力。”
通城茶農盧中華說:“油茶是個好產業!今年油茶豐收,每畝可收300斤油茶籽,收入3000多元。好是好,但是采收太累人,要是能機械采摘就好了!”同樣,遠在大別山區的大悟嚴河油茶合作社茶農尹為行說,水稻都可以全程機械化種植收割了,建議加快油茶采收機械設備研制,降低茶農的勞動強度。
記者在網上查詢得知,湖南發明油茶采收機,一分鐘采收一棵油茶樹,效率相當于30個人工。大悟茶農告訴記者,他們去湖南了解過,真正到上市實際應用還有相當一段路要走。
“油茶的采收、脫殼、清選、烘干等,都需要人工。”黃雄樓說,如今農村的青壯年勞動力都外出打工,從事采收、加工的都是老弱婦孺,市場急切需要油茶采收、脫殼、烘干等設備,減輕勞動強度,為企業降本增效。
長期以來,油茶果的采摘完全依靠人工,人工成本不斷增加導致茶油價格持續走高。
近十年來,我省十堰、咸寧、恩施、黃石、孝感等地大力發展油茶產業,不僅綠了荒山,而且暖了農民的荷包。但是,全省油茶生產機械作業程度并不高,油茶果脫殼、清選、烘干設備簡陋,生產效率低;茶油精深加工存在短板,沒有形成完整的茶油產業鏈,經濟效益不高,成為油茶產業發展的瓶頸。
黃雄樓告訴記者,油茶榨油剩余的茶麩可以制成生物有機肥,提純的茶皂素可以制成綠色環保的天然洗護用品、環保無毒害的生物農藥等,“延長油茶產業鏈,需要開發相關的機械設備。”
華中農業大學機械學院相關專家表示,油茶采收機要能針對各種樹形作業,還能在陡坡、梯田等復雜環境里行走自如,并能進行精準的能量匹配,實現只摘果不損花,這些要求實現都不難,難在設計精準,并在實際操作中不斷試錯改正。
省農業發展中心農機發展處相關負責人了解情況后,近日到大悟等多地進行調研。他表示,下階段省農業發展中心將聯合科研單位,重點加大油茶脫殼、清選、烘干設備的研制推廣力度,盡快解決油茶采收難的問題,促進油茶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