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吳頂)“現在日子過好了,更要勤儉解決,不能搞鋪張浪費。”11月9日,英山縣方家咀四棵楓村黨支部書記王保林和黨員干部群眾聚集在村里的黨員議事談心亭,共同商定修改完善村規民約。
“這里是我們村的談心亭,是黨員干部與群眾共同商量說事的場所,而今也成了我們村的新地標。”在四棵楓村文化廣場,“群眾心中有桿稱,民主管理自公正”“反腐莫論大小,倡廉不在高低”,一塊塊生動鮮活的廉政展板,一條條耐人尋味的廉政警句,一幅幅圖文并茂的廉政故事,不時引得村民駐足圍觀。這是該縣在清廉村居建設中,充分發揮清廉文化浸潤作用的一個縮影和實踐。
今年以來,英山縣紀委監委將清廉村居建設與鄉村振興、推進基層治理等工作相結合,選取一批有一定基礎和特色的村居,深入挖掘整理清廉元素、用好本土廉潔資源,打造清廉村居示范點,通過典型示范、以點帶面,推動清廉村居建設在全縣全面鋪開。
該縣被譽為鄂豫皖蘇區紅色“第一村”的雷家店鎮蔡家畈村,修繕擴建肖伯唐烈士紀念館和中共英山第一個黨支部舊址,積極提煉、展示紅色革命文化中的廉政元素,讓參觀的黨員干部群眾接受紅廉教育、“以史為鑒”“以人為鏡”。“清代包公”金光悌故里、金家鋪鎮楊家河村對先賢名士金光悌的清廉風骨進行充分發掘并建成廉史館,以先賢故事,教育今人、激勵后人。楊柳灣鎮鑼響坳村以茶為媒,將清廉文化建設與茶產業以及本地鄉土文化相結合,精心打造“茶廉”文化品牌,推動清廉村居建設。
“我們四棵楓村是庫區漁民村,村里新建了村史館,展示著過去的撒網捕魚的一些老物件,時刻提醒我們黨員干部群眾要憶苦思甜,感恩黨的領導、珍惜幸福生活,弘揚勤儉持家、廉潔齊家的良好家風。而今遵守村規民約的多了,抹牌賭博的少了,紅白喜事申報多了,請客送禮少了。”黨支部書記王保林高興地說。
“村居廉,則治理順。”英山紀委監委將清廉文化建設延伸到村居,打造寓廉于景、廉景相融的“清廉村居”文化示范點,進一步增強了廉政文化的滲透力、感染力和影響力,使得農村黨員干部群眾在潛移默化中受到了熏陶與教育,凝聚鄉村振興正能量。
英山縣紀委監委有關負責人表示,將繼續設靶定標、精準發力,把廉政文化有機地融入到美麗鄉村建設中,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清廉村居廉政文化品牌,讓清風正氣吹進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