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張吉晴
攝影記者鄒斌
視頻剪輯 鄒斌 張吉晴
實習生 賽蕭鴻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今年東西湖區園林大隊的橘子紅了,但80歲的果農王傳高臉上并沒有露出收獲的喜悅,這是為何?記者來到東西湖區柏泉街園林大隊一探究竟。
園林大隊的出產的橘子因為皮薄、汁多、味甜而常被東西湖人所稱道,極目新聞記者沿著柏泉路一直走,道路兩側均擺滿了銷售橘子的果攤,不遠處就是農戶自家的果園,橘樹上碩果累累,枝頭被金黃色的蜜桔壓彎了腰。
“我這里的橘子甜得很,要不買一點嘗一下。”每當看到有行人路過,王傳高就開始推銷起自家的橘子,“今年的橘子買得俏,基本上沒有存貨。”王傳高介紹到。產品銷售形勢好,果農的荷包鼓起來了嗎?但是說起收入,他卻直搖頭。原來今年橘子的產量減半,銷售價格卻和去年持平,“我去年賺了3萬多元,今年可能也就1.5萬元左右。”
目前園林大隊橘農的銷售渠道主要依靠游客零售和市場批發,一旦產量跟不上,果農將面臨虧本的情況,“種橘子辛苦得很,我和婆婆兩個人一年到頭都要伺候它們,就指望著能有好收成。”王傳高介紹說,靠天收成為了決定果農收入的主要因素。
“去年橘子大豐收,所以橘農的荷包都鼓起來,但是橘子每年的產量不一定,受到天氣等因素的影響,產量每年都會發生變動。”園林大隊副書記張華向極目新聞記者介紹說,靠天收的思維模式已經不再適合市場的發展,“明年大隊將對橘子產業做出調整,引進更多的新品種。”張華介紹說,園林大隊有著種植蜜桔的歷史,需要優化產業結構,除了引進新品種外,需要讓果農接受新型的種植方式和銷售模式,“不少橘農到現在只進行現金銷售,傳統的銷售方式已經滿足不了顧客的需求。”
除了進行品種優化,種植方式改良外,柏泉街也將實行以優勢產業帶動弱勢產業發展模式,“柏泉的茶產業現在正在蓬勃發展,我們規劃接下來以茶吸引更多的游客來到柏泉,在茶旅融合的基礎上,帶動橘子產品銷售。”柏泉街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目前該街道正在打造全域旅游,吸引人氣的同時希望農產品也能打出品牌,走出柏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