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市職業學院長江鯤鵬生態創新中心。 (圖片由學校提供)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歆 通訊員 孫永霞
11月3日至4日,兩場大型招聘會接連在武漢城市職業學院(下文簡稱“武城院”)南北校區有序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373家用人單位提供10484個工作崗位,涉及師范類、財經貿易培訓類、機械建工電子類、旅游酒店管理類等眾多行業,吸引了近6000名畢業生進場求職。
招聘會現場,2352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500余名學生被當場錄用。與此同時,80余場線下宣講會和面試仍在進行中,預計陸續有更多學生被“相中”。
“推”著學生跑企業
11月4日上午10時許,武城院外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吳艷麗在校園招聘會的現場“蹲點”,看到學生,便過去詢問:有沒有找到合適的企業?投了幾份簡歷了?和用人單位聊得如何?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出境旅游發展放緩,有國際郵輪乘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在招聘會逛了一圈,沒啥收獲,吳艷麗指著招聘展板上的幾家有國內江輪業務的企業,鼓勵學生再去試試。
“初入就業市場,多少都會有些小波折,只要學生有就業意愿,我們一定往前推。”吳艷麗說,到秋招現場“蹲點”是老師們的常規操作,一來能夠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就業幫助,二來在招聘現場可以收集信息,深入了解學生的就業需求,方便后續點對點向企業輸送人才。
陳羿聰2019年畢業于該校工程測量專業,畢業后入職上海寶冶集團測量中心,目前常駐鄂州,這次作為企業代表來校招聘。學校建筑工程學院工程測量教研室主任黃曉翔見到他,豎起了大拇指:“專業好,能吃苦,在行業里就有競爭力!”
黃曉翔介紹,學生進入大三前,學校就為他們安排了兩次企業實習實訓,目的是讓學生能將在校內課堂里學到的技術應用到企業實操中,把專業技能學懂弄通,大三下學期,還會對學生進行以就業為目標的實訓,直接輸送到有用人需求的單位。
以陳羿聰所在的上海寶冶集團測量中心為例,目前在該單位的武城院校友有60至70人,大都是通過實習實訓進入企業,他們專業技能過硬,吃苦肯干,迅速成長為企業的中堅力量。
實踐教學“零距離”
可爬行的紙質昆蟲、電動小車、橋梁模型……在武城院初等教育學院的科學教育實驗室里,師生們運用扳手、機床等設備,自制創意教具,設計創新課堂,幫助小學生們理解電流、氣壓、結構力學、地球自轉等科學知識。
大二學生楊小平正嘗試用三根2公尺長的細長木條和魚線搭建“張拉整體結構”用于支撐重物,結構搭建簡單、成品輕盈、效果直觀,便于向小朋友們解釋簡單的力學,“進入大學后,我才走進科普的世界,真正地愛上了科學!”
11月3日晚,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在武城院學前教育學院鋼琴實訓室看到,200多間鋼琴室早已被學生預定一空,穿行其中,琴聲叮咚,不絕于耳,晚間自我加練,是學生們的常態。
準畢業生郭鵬入校前沒有才藝基礎,三年來學習了舞蹈、聲樂、鋼琴、書畫等一系列課程,完成從“零基礎”到“說來就來”的蛻變,他形容三年的學習生涯是“痛并快樂”的旅程,今年秋招,他收獲了好幾家幼兒園的入職邀約。
“不出校園,學生就能進行充分訓練,相當于把畢業實訓往前提,就業時,學生更有競爭力。”學前教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張沛介紹,學院的66間實訓室均采用理實一體化設計,教室前方放置桌椅,用于理論教學,后方則搭建實訓環境,實踐和理論得以“零距離”銜接。
“就業工作是系統工程。”該校招生就業指導處處長吳先華說,校內高質量的教育教學為學生的就業打下了堅實基礎,也為選擇“專升本”的學生提供了專業保障,扎實的校內教學和良好的學風讓學生升學旅程更順利,在2021年的專升本考試中,該校共有1757名同學被全省各本科院校正式錄取,其中公辦院校1094人,占比64.5%,在全省同類高校中名列前茅。
校企協同促發展
在多種教育形態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關系非常緊密。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就要對接產業、優化布局,拓展校企合作的形式與內容,延伸職業學校辦學空間。
11月10日,中國東方航空武漢有限責任公司和武城院續簽協議,學校增設地勤訂單班。今年是雙方開展交流合作的第9年,2013年起,學校每年選拔空乘專業學生進入東航實習,累計實習人數達350人;2016年,校企雙方達成戰略合作,實施“乘務訂單班”的人才培養。
一周前,武城院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首批“百舸計劃”華為生態合作伙伴精英班學員順利結課,結課當日,華為公司在該校的專場招聘會舉行,企業面試官紛紛反饋:“學生基礎扎實、素質高、學習能力強,符合用人需求,我們的招聘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目前,武城院已與400多家國際國內知名企業開展深度校企合作,牽頭組建、運行區域性職教集團6個,開辦訂單班及冠名班80個,新建就業基地6個。與華中數控、長江鯤鵬、東湖高新、阿里巴巴等龍頭企業共建產業學院,實現校企協同雙元育人。在校企合作的加持下,越來越多企業主動和學校聯絡,招聘優秀畢業生,充實企業人才力量。
近3年,在學校招生就業指導處、教學學院和企業的三方合力下,該校就業率穩定在97%左右,在省內高職院校中穩居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