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安娮)11月11日,2021年武漢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活動碳達峰與碳中和專場(簡稱“雙碳”專場)在東湖高新區舉辦。21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舉行現場簽約,涉及新能源、電力電氣、智能制造、能源環保等多個領域。
碳達峰、碳中和意味著一場經濟社會領域生產、生活方式由舊到新、由量變到質變的深刻變革,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對武漢來說,牢牢抓住“雙碳”機遇,釋放改革前進的無限活力,將充分發揮武漢在國家雙碳戰略下的重要地位,促進武漢綠色經濟快速發展,引領中部綠色崛起。
今年7月16日,全國碳市場開市,武漢市作為“大數據中樞”,承擔碳排放權的確權登記、交易結算、分配履約等業務,有望打造出又一個千億級產業。坐落在光谷中部的首個“雙碳”產業園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
“用綠色低碳思維來啟發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必然會為城市發展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新活力。”武漢新能源研究院院長楊凱說。該研究院是華中科技大學重要的成果轉化基地,專注于引領性的技術創新、標志性的成果轉化和專業化的創業服務,“我們將用好這一平臺,讓高校智力更好地服務于特變電工這類行業龍頭企業的根本訴求,將傳統的成果轉化模式變為以需求為導向的技術創新模式”。
武漢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說,當前,武漢正全力推動低碳產業發展集聚,充分利用科教優勢,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術成果轉化。通過打造“綠谷”,吸引綠色低碳產品、項目、技術、投資和人才集聚,為湖北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提供服務和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