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記者林琳 通訊員寧亞飛)家住湖北仙桃的孫爹爹因胸骨腫瘤疼痛難忍,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胸外科、骨科、麻醉科專家組成MDT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重建患者胸廓,并將他的自體肌腱“移花接木”重新建立起保護心肺的“防護墻”。11月10日,擺脫病痛的孫爹爹順利出院。
惡性腫瘤長在要害“C”位
一年前,67歲的湖北仙桃孫爹爹發現胸部隆起小包塊,出現局部壓痛感。
近幾個月胸部腫脹越發嚴重,稍有運動就有明顯疼痛,被當地醫院診斷為胸骨腫瘤。孫爹爹慕名找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湖北省人民醫院)東院胸外科謝頌平教授尋求幫助,胸部CT掃描后發現,腫瘤長在患者胸骨柄上,并累及右側胸鎖關節。
“胸骨腫瘤長在了要害位置,這個病例有難度?!敝x頌平教授根據影像結果分析,胸骨位于胸部正中,既要維持胸廓穩定,保障正常呼吸功能,又是心肺正前方的保護“鎧甲”。而由胸骨柄、第一肋骨和鎖骨的胸骨端組成的胸鎖關節,是人體上肢與軀干之間連接的多軸關節,參與人體日常的聳肩、含胸、擴胸、肩部繞環運動等諸多上肢活動。
“若不及時手術,腫瘤會繼續長大,將造成嚴重后果?!笨浦魅吸S杰教授表示,如果將腫瘤和胸骨一并切除,胸壁將形成巨大缺損,胸腔內壓力改變,加重影響呼吸功能。一個擁抱或一個碰撞,就可能傷及要害。唯一的辦法就是尋找合適替代材料重建胸壁,替代胸骨的生理功能。
醫生“移花接木”為腫瘤患者重建心肺“鎧甲”。通訊員供圖
連闖2關攻破手術難題
用于胸廓重建的材料是治療關鍵,如何無限接近原生組織生物力學相容性,一直是外科重建領域的難題。黃杰、謝頌平教授聯合東院創傷與顯微外科任義軍、金志輝教授組建MDT團隊對病例進行反復研究探討,一致認為3D打印技術可應用于胸廓固定及修復,做到“一站式”仿生胸壁重建。3D打印的鈦合金復合材料組織相容性極佳,遠期骨及肌肉會附著其上生長。
如何重建胸鎖關節功能又是一大難題。切除胸骨腫瘤后,鋼絲縫合和鋼板連接是連接鎖骨與重建胸骨柄最常用的兩種方式。然而前者長時間關節活動磨損后,鋼絲可能出現斷裂或切割骨質;后者會限制關節活動角度,并且固定鋼板于骨質的螺絲可能會出現松動脫落或穿破皮膚,最終導致重建胸鎖關節失敗。
“可以嘗試使用自體肌腱來解決這個難題?!敝x頌平教授提出,自體肌腱可有效避免骨質切割,耐用性遠超鋼絲及鋼板的螺釘固定,并且此種連接方式屬于柔性連接,重建后胸鎖關節的活動度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同時也能夠為患者降低手術費用。
醫生“移花接木”為腫瘤患者重建心肺“鎧甲”。通訊員供圖
MDT團隊重建心肺“鎧甲”
在東院麻醉科孟慶濤教授團隊的保駕護航下,孫爹爹的手術于10月25日如期開展。首先由任義軍、金志輝教授團隊摘取孫爹爹的自體肌腱,隨后黃杰、謝頌平教授團隊切除胸骨柄腫瘤,為保證腫瘤的安全切緣,將右側部分鎖骨合并胸鎖關節一并切除。再將準備好的3D打印鈦合金胸骨柄假體植入,重建患者胸廓,最后將備好的自體肌腱代替鋼絲連接鎖骨與假體,重建了胸鎖關節,歷經3個小時手術成功實施。
3D打印的鈦合金假體在孫爹爹體內適用性良好。通訊員供圖
東院胸外科沈曉玲護士長帶領護理團隊精心開展術后康復,為保護重建的胸鎖關節,術后早期限制了孫爹爹的雙上肢活動,隨著身體逐漸恢復,為孫爹爹進行雙上肢功能鍛煉。近兩周的康復后經過評估,通過3D打印的鈦合金假體在孫爹爹體內適用性良好,同時胸鎖關節功能恢復正常。
黃杰教授表示,胸骨腫瘤較為少見,約占全身骨腫瘤的7%-8%,多數胸骨腫瘤為惡性,可發生于任何年齡階段。常見癥狀是局部疼痛,胸前可見有隆起性改變。胸骨腫瘤的惡性程度高、易復發,對放療、化療治療手段不敏感,手術切除腫瘤是首選。胸骨腫瘤切除后再進行胸廓重建,以保證胸廓的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