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潘錫珩
通訊員 朱竟爭 產啟斗
“進站乘車不亂跑,配合安檢秩序好;先下后上排隊好,文明乘車要記牢……”11月14日下午,在武漢地鐵第六屆“全線紅馬甲,溫暖千萬家”活動現場,年近7旬的文昌植老人以一首原創詩詞《地鐵文明公約好》向現場志愿者分享自己9年來參與地鐵志愿服務的感悟,鼓勵市民遵守地鐵文明公約,積極參與地鐵志愿服務,為建設更高水平文明城市貢獻力量。
2012年底,武漢第一條地下線路2號線籌備開通時,武漢地鐵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志愿者,文昌植第一個報名,通過面試如愿成為地鐵第一名志愿者,如今,他已是武漢地鐵文明志愿者服務總隊1號線支隊的負責人。9年來,文昌植在地鐵站內志愿服務總時長近6000小時,成為武漢地鐵志愿服務第一人。
當天下午2時許,在文昌植老人的帶領下,來自武漢地鐵文明志愿者服務總隊的200余名志愿者分赴1號線32座站點,集中開展第六屆“全線紅馬甲,溫暖千萬家”活動,現場為過往乘客提供引導和幫扶,宣揚地鐵文明公約、倡導文明出行、傳播文明理念。年齡最輕的志愿者、武漢市第六十四中學學生劉樂妍,志愿服務活動間隙現場向過往乘客朗誦“地鐵文明公約好”,引來圍觀人員稱贊叫好。
記者采訪看到,過往乘客們主動接受安檢、測溫,自覺排隊候車、乘車,一股文明之風撲面而來,讓略有寒意的初冬格外溫暖。
志愿服務,奉獻他人、提升自己、溫暖城市、情暖人間。2012年起,武漢地鐵實施“文明伴你行”志愿者工程,廣泛吸納社會各界人士和在校大學生加入到地鐵志愿服務大軍中,致力將地鐵打造成踐行志愿精神的開放式平臺。突出“運營服務增效明顯、文明氛圍顯著提升、機制創新卓有成效、公益平臺有效延伸、動人故事廣為流傳、志愿精神薪火相傳”六大成效,全體志愿者堅持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導志愿者從點滴小事、點滴善舉做起,不斷優化服務,用心關愛乘客,著力打造接地氣、聚人氣、可持續的志愿服務品牌。截至目前,共有102所高校團隊與武漢地鐵簽訂共建協議,地鐵志愿者規模超過5萬人,9年時間累計志愿服務時長達到55萬小時,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文明力量,營造出文明和諧的出行氛圍。
與此同時,武漢地鐵充分發揮全國勞動模范、漢口火車站中心站長姚婕的示范引領作用,組建規模達到1.6萬人的武漢地鐵姚婕志愿服務總隊,全體隊員立足崗位踐行志愿精神,推進“微笑服務”,堅持“日行一善”,廣泛開展“通途行動”“梅紅港灣”“愛心預約”“末班車守候”等特色服務,地鐵里向上向善、拾金不昧、急人之難、扶危救困等美好品質不斷傳遞。
武漢地鐵運營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將發揮好規模超過7萬人的兩支志愿服務隊作用,持續開展文明環境更優化、文明秩序更優良、文明服務更優質、文明形象更優美的“四促四優”志愿服務活動,倡導“一次地鐵出行就是一場志愿服務”理念,鼓勵更多市民乘客參與隨行志愿服務,著力打造“全面動員、全民參與、全力以赴”的新格局。
如今的武漢地鐵,文明禮讓蔚然成風,城市文明窗口示范作用進一步凸顯,市民公共交通出行的安全感、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