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見習記者田佩雯、通訊員尹青山)11月14日,第四屆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論壇在湖北經濟學院舉辦,來自上海、湖北、江西、安徽等地的20余位專家學者齊聚云端,圍繞“加快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主題,共話長江經濟帶發展新路徑。
如何在綠色發展中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如何選擇數字化與綠色化融合發展的途徑,助推長江經濟帶企業實現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針對這些熱點問題,與會專家學者紛紛獻計獻策。
“綠色金融能為綠色發展、雙碳目標提供資金來源。”南昌大學副校長、劉耀彬教授認為,實現生態產品價值,要改變以前工業時代的思維,把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置于歷史方位、人類文明的價值之中,既要經濟發展又要環境保護。
“生態產品價值的實現離不開綠色金融助力。”安徽大學常務副校長陳詩一教授表示,首先要加強頂層設計,與國家戰略規劃融通;其次,生態環境背后的根本是能源,要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促進能源技術的轉化,發展新能源產業;另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需要通過推動生態技術設施建設、及時公開碳環境信息等基礎作支撐。
湖南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區域經濟與綠色發展研究所所長羅黎平對長江經濟帶碳排放進行測算與預測后,發現未來東部主要面臨能源加工轉換碳排放控制和終端能耗碳排放問題,中、西部區域主要面臨終端能耗碳排放控制和工業過程碳排放問題。
湖北經濟學院黨委書記溫興生表示,湖北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也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不論是生態修復,還是環境保護、綠色發展,任務都比較重。湖北等省份“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有機統一的文章做好了,對長江經濟帶、對全國都有著重大借鑒意義。
會上還舉行了長江經濟帶數據中心發布儀式,該數據中心是由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智庫聯盟發起,依托湖北經濟學院財經高等研究院、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研究院等機構共同打造的數據平臺,未來將為長江經濟帶相關研究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