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通訊員徐池、黎小榮、周巍、陳開斌)餐館的剩菜剩飯去了哪里?餐廚廢棄物如何處理才能變廢為寶?11月12日,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中心主辦的“‘垃圾去哪兒’第一季第3期——探秘餐廚廢棄物處理,守護舌尖上的安全”主題活動在漢陽區開展。
本次活動聚焦群眾關注的“網紅餐廳”,由武漢市生活垃圾分類促進中心、武漢市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聯合漢陽區城管執法局,通過“現場宣傳、采訪報道、直播錄播”的形式,向市民宣傳食品安全相關知識,讓市民了解餐廚廢棄物處理全流程。
在江騰廣場布多斯海鮮自助、湘煙餐廳、海底撈火鍋店的后廚,市民代表實地了解餐廚廢棄物收集的詳細過程和三相分離器使用情況。據餐館工作人員介紹,他們在收集餐廚廢棄物過程中,嚴格落實垃圾分類要求,規范使用三相分離器,做到油、渣分類收集。廢棄物每天會被運送到一樓收運點,再由漢陽區城管局工作人員組織專門收運。
在江騰廣場一樓收集點,環衛工人們身著統一的服裝、佩戴工作證件,熟練操作上料裝置,將一桶桶餐廚廢棄物倒入收集車中。隨后,作業人員與商戶登記餐廚廢棄物數量、收運車輛等相關信息,并在《武漢市餐廚廢棄物收運臺賬》記錄本上簽字確認。
在江夏黃金工業園的武昌地區餐廚廢棄物處置廠,市民代表跟隨了解了從進門掃碼測溫、提交聯單、稱重到卸料的全程。在武漢市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監管人員和天基處理廠工作人員的講解下,市民代表了解到餐廚廢棄物經過處理后的主要產品是毛油、沼氣和沼渣。毛油可生產加工成生物柴油并出口,沼氣經預處理后一部分通過鍋爐給全廠供熱,多余部分發電上網,沼渣專門處理利用,實現了餐廚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餐廚垃圾的處理太給力了,而且還能產生這么大的價值,看來以后要堅持垃圾分類。”市民代表王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