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琳琳協調糾紛
曾憲書準備出發巡邏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黃忠 柳琛琛 通訊員 劉旻洋 汪小溪 喻考 李楊 湯杰
在黃石市黃石港區新閘社區,居民們有啥事,會習慣性撥打社區民警范琳琳的電話:“這個丫頭辦事熱情,總是笑臉相迎,細心負責,她能辦的一定服務到家。”
“每天都在村里轉,哪家哪戶發生了什么,第一時間他都知道,鄰里有糾紛矛盾,找他調解準沒錯。”在襄陽宜城市小河鎮曾洲村,村民們說,有輔警曾憲書在,大家心里踏實多了。
今年,湖北省公安廳大力推進“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建設,保證警情第一時間處置、矛盾第一時間化解,為基層治安筑起新防線,把為群眾辦實事落到實處。
連日來,極目新聞記者奔赴社區、村灣,探訪社區民警、駐村輔警“零距離服務群眾,就地解決急難愁盼”的那些事兒。
【探訪】
黃石市新閘社區民警范琳琳:
嬌小身軀釋放平安大能量
“感謝你的全力調解,物流園現在經營正常了。”11月8日,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恰遇黃石市飛云物流園安保經理南琳給社區民警范琳琳送錦旗。
31歲的范琳琳,是黃石市公安局黃石港分局黃石港派出所駐新閘社區的民警。社區里都是家長里短的小事,糾紛難化解,心結不解開,往往小糾紛鬧出大矛盾。
聯海集團是轄區一家定點屠宰企業。今年1月,屠宰戶熊某因一場意外事故,與企業扯皮,不僅堵路,還對勸阻的企業管理人員揚言:“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范琳琳聽聞后火速趕到現場,并將企業代表與熊某召集至派出所里進行調解。熊某態度強硬,必須要企業給予10萬元補償。進了調解室,范琳琳上來就把熊某夸贊了一番:“熊老板,本來聽說了你的狠話,我有些坐立不安,但是看到你本人之后,我覺得擔心有些多余,做生意和氣生財,一看你就是心地和善的有福之人……”一席話把熊某的怒氣消了大半。企業代表看熊某態度平和,也表示可以以減免租金的形式,給予部分補償。在她的努力下,矛盾雙方握手言和。
今年10月底,過路的大貨車拉斷了黃石長江二橋電線及電線桿,導致周圍十幾戶居民家中斷電。群眾抗議,指責是飛云物流園和水果市場的大貨車掛斷線路。范琳琳一邊耐心安撫群眾,一邊多方協調接電。很快,電燈重新亮了起來。一位七旬太婆握著范琳琳的手說:“多虧了你這個丫頭,不然我們還不知道要摸黑多久。”正是感激范琳琳幫助解決堵路矛盾,飛云物流園安保經理南琳才送上錦旗。
今年1至7月,社區電詐案偶有發生。范琳琳帶領志愿者、保安掃樓,挨家挨戶宣傳,并聯合同事成立“789”反詐小分隊,形成強大合力,現在新閘社區已經3個月電詐零發案。
黃石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局依托社區警務實戰平臺,對所有社區民警進行管理,“每天為群眾干了哪些事,平臺上數據一目了然。”通過考核統計排名,讓社區民警動起來,人民群眾安全感、滿意度大幅提升。
宜城市小河鎮曾洲村輔警曾憲書:
守好村里人看好大家門
11月9日下午2時,曾憲書在村里的農機集中停放點巡邏,“有事沒事,總要在村里多轉幾遍。”
曾憲書是湖北襄陽宜城市小河鎮曾洲村的一名兼職輔警,1985年退伍后,1990年開始在村里工作,已經做了30多年村干部。
村支書楊俊華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曾憲書多年擔任村治保主任,像老黃牛一樣將村子的治安維護得井井有條,“村民有啥事,都會找他說道。”
村民發生糾紛時立即調解,發現農機載人要制止,發現非法垂釣要勸離,挨家挨戶宣傳反詐知識……這些都是曾憲書要管的事兒。
“在村里當輔警,干的活兒是大雜燴,干活兒的人必須是多面手。”曾憲書告訴記者。
在村警務室,一本矛盾糾紛登記臺賬記載了曾憲書的日常。村里的每件“家長里短”事兒,曾憲書都記得清清楚楚。
今年8月25日,村民胡天合向曾憲書反映,村民朱正華重修田埂時,占了他的田地。兩人爭執不下,曾憲書到現場查看,發現兩人的田地相鄰,中間僅隔著田埂,犯了愁,“沒有證據,怎么辦?”
要確保糾紛圓滿化解,必須讓雙方都認可。曾憲書帶領著兩人,頂著高溫酷暑,在田間地頭,將兩人的田地一寸一寸地重新丈量,恢復了原來的地界。雙方心服口服。
今年夏夜,兩位村民因為500元借款發生爭執,動起手來。曾憲書接到電話后,火速趕到現場,站在兩人中間講理說法,雙方化干戈為玉帛。“身為輔警,就要守好村里的人,看好大家的門。”曾憲書說。
宜城市副市長、公安局長張雪峰介紹,該市已實現“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全覆蓋。通過社區警務APP、“一村一輔警”小程序,建立考評機制,獎優罰劣、獎勤罰懶,倒逼民輔警主動融入社會治理,全市治安狀況再上新臺階。
【進展】
全省已實現民輔警駐村居全覆蓋
“黃石新閘社區和宜城曾洲村,只是今年全省公安機關推進‘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工作的一個縮影。”湖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全面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以來,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效提升。
湖北省公安廳有關負責人介紹,社區民警、駐村輔警肩負創建無詐社區(村),組織巡邏防控、隱患排查、矛盾化解、護校安園、關愛幫扶等任務,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既帶頭做事管事,又組織帶動身邊人群防群治,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局面。“事事有人管,村村有人轉,社區民警、駐村輔警已成為群眾身邊最信賴的110。”該負責人介紹,目前,全省“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已實現全覆蓋,廣大群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不斷提高。
【百姓聲音】
辦事熱情,服務細心,我要好好夸一夸范警官。
——黃石市黃石港區新閘社區居民秦新禮
今年夏天發洪水,我年紀大了行動不便,輔警曾憲書帶著幾個年輕人,把我從家里背出來,送到集中安置點住宿,給我準備了被子、蚊帳,又給我買飯,照顧起居。洪水退了后,曾憲書又把我接回家。
——宜城市小河鎮曾洲村村民徐貴珍
【短評】
社區有民警,村里有輔警。穿著警服的民警、輔警沒事就在村居里轉,不僅辦事方便了,群眾的安全感也更足了。
白天見警察,晚上見警燈。通過“一居一警、一村一輔警”,民警和輔警隨時出現在老百姓身邊,破案便民有速度,高效為民有溫度,群眾的獲得感、安全感實打實上了臺階。
民輔警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不僅心與心的距離拉近了,警民關系也更融洽了,平安就有了基石。
警民關系好 平安有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