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今年“雙十一”,“快手菜”也成為很多廚房“小白”的“做飯神器”,并帶熱半成品菜的消費市場。對于很多年輕人而言,平時工作忙,沒有時間去菜市場,加上不少人也不太會做飯,因此“快手菜”備受青睞。
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快手菜”時間成本與外賣相當卻更加健康美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目前部分企業存在使用劣質食材、生產不規范、菜品高鹽高脂、包材不安全、菜品變質等問題。央視315晚會就曾曝光過類似問題,記者臥底實拍揭露了一批違規使用過期食材、鼠蟲亂爬、衛生不達標的生產企業。因此,我們需要讓“快手菜”慢點跑,避免野蠻生長。
加強行業監管,讓老百姓吃得更放心。市場監管部門應圍繞產業鏈,加強生產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重點督促生產企業切實把好人員健康關、進貨查驗關、生產環境關、操作規程關、質量安全關;強化銷售環節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加強對生鮮食品店、農貿市場攤販、超市等主要銷售點的監管;加大抽檢力度,對不合格食品立即下架召回,依法立案查處,加大處罰曝光力度,讓違法企業得不償失、無處遁形,以防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惡性循環。相關行業協會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針對出臺更多有針對性、有約束力的行業規章制度,強化法治宣傳教育和職業道德規范教育,進一步加強行業自律。
加強扶持龍頭企業,讓老百姓吃得更新鮮。目前多數“快手菜”生產企業為作坊式生產加工模式,食品安全及品質難以保證。同時,由于其使用場景在家庭或餐廳廚房,行業下游客戶較為零散且訂購數量、品種各異,產品配送具有單個客戶規模小、配送頻率高且分散、時效性要求高等特點。出于保鮮需要,部分產品運輸配送過程需要在低溫環境下進行,需要先進的倉儲物流體系及冷鏈運輸技術支撐。區域性生產企業在倉儲、冷鏈、融資等方面得到更多政策和資金支持,才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發展和更多現金流,實現更科學的生產布局,加強品牌建設,由渠道品牌快速向消費者品牌轉變升級,進而帶給消費者更安全新鮮的產品。
加強行業人才培養和技術進步,讓老百姓吃得更營養健康??焓植松a企業必須加大技術投入和人才培養力度,通過引進來走出去、與大專院校聯合進行人才定向培養等多種途徑,打造由名廚、營養師、專業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發團隊,對各類菜品原料進行專業分析,針對食材的不同特點運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有針對性地研發,嚴格控制油、鹽、糖及各類營養成分的含量與配比,才能保證產品營養健康,才能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民以食為天,加強食品安全工作,關系我國13億多人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們必須通過嚴謹的標準、嚴格的監管、嚴厲的處罰,讓“快手菜”慢點跑,才能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稿源:荊楚網
作者:周陳鵬(湖北宜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