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通訊員 程曉璐 張茜)投身一場難忘實踐,無愧一段美好青春。在武漢市2021年“新青年下鄉”活動中,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錢學森紀念館志愿者學會開展了為期4個月的“興青年·耀新洲”鄉村文化振興公益項目。團隊20余名師生奔赴新洲區各小學、社區,圍繞理論育農、文藝樂農、愛心助農等方面,開展了紅色基因傳承、鄉村人才培養、教育關愛、文化培育等形式多樣、切實有效的服務項目,廣受好評。
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在今年的“新青年下鄉”活動中,武漢生物工程學院錢學森紀念館志愿者學會的同學們走進新洲區陽邏開發區軍安社區青少年空間暑期托管班,用生動的紅色課堂激發廣大青少年學習黨史的熱情。
據了解,這支黨史宣講實踐隊由10名在校大學生組成,為了把紅色故事講好、講活,他們提前數周做準備工作,反復練習了近百遍,還精心設計了紅色文化知識宣講、傳唱紅色歌曲,在孩子們心中播撒“紅色種子”。
為大力弘揚中華文化,切實加強中華傳統文化教育,今年中秋節前夕,團隊成員走進新洲區舊街火車站社區,開展“童心向黨,情滿中秋”主題活動,讓孩子們在活動中感受傳統節日的文化魅力。
根據孩子們的年齡特點,隊員們精心策劃了紅色文化宣講、創意繪畫、科學小實驗、插花等豐富多彩的活動。
“在中秋傳統佳節給孩子們帶來文化教育活動,旨在使小朋友們領略中華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懂得重視友情、親情,理解‘團聚團圓’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義,從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擁有的幸福生活”,項目團隊成員李躍說:“傳承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為鄉村振興添一份力,是我輩青年不可推卸的責任。如果還有這樣的機會,我依然會積極參加。”
據悉,武漢生物工程學院“興青年·耀新洲”鄉村文化振興公益項目主要依托該校錢學森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資源,匯聚公益志愿服務力量,以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錢學森誕辰110周年為契機,面向武漢市新洲區中小學生和學齡前兒童,開展紅色基因傳承、鄉村人才培養、教育關愛服務、鄉村文化培育等多種形式的活動,并實現服務陣地從新洲向新洲區外(武漢市、隨州市、天門市)延伸,服務方式從線下向線上延伸,服務對象從中小學生、學齡前兒童向老年人延伸。
項目團隊以弘揚“愛國、奉獻、求真、創新”錢學森精神為己任,積極推動新洲區鄉村文化振興在武漢生動實踐,讓愛國主義精神在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