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日,谷城縣委書記黃克立 (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通訊員 羅紅生 孫勇
谷城,全國唯一一個以農作物“谷”命名的縣,因炎帝神農氏在此嘗植五谷而得名。
11月14日,谷城縣委書記黃克立走進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打造漢江流域區域性交通、物流、商貿樞紐,建設“襄十隨神”城市群重要支點,山區縣縣域經濟發展標桿,全力擦亮漢江流域和全省工業強縣、農業特縣、旅游熱縣、生態美縣、健康名縣5張名片,奮力沖刺全國縣域經濟百強。
16條特色產業鏈“強筋壯骨”
谷城是典型內陸山區縣。“望遠鏡里看發展大勢,廣角鏡里看發展現實,顯微鏡里看發展細節?!北P家底、望前程、談思路,黃克立娓娓道來。
全球超過60萬輛戴姆勒卡車,裝配了三環鍛造出產的轉向節,產品質量零缺陷——這家公司就在谷城。
全國最大的車用蓄電池企業駱駝集團在谷城,中國汽車零部件百強的汽車前軸生產企業三環車橋公司在谷城,國內最大再生鉛生產企業之一的金洋冶金也在谷城。
資源再生利用、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等3個產業成為全省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兩家企業成為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5家企業入選國家綠色工廠制造名單,4家企業躍居全國同行業第一,谷城經濟開發區被確定為全國綠色產業示范基地,全省唯一。
黃克立認為,平臺是基礎、產業是核心、項目是關鍵。為此,谷城分別制定了“5張名片”建設的具體方案,確定16條產業鏈,實行“鏈長制”。
瞄準資源再生利用、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紡織服裝、輕工食品飲料、綠色建材、電子信息、現代化工7條產業鏈,做大做強工業。
瞄準茶葉、食用菌、油茶、優質糧、畜牧水產養殖、中藥6條產業鏈,做精做新農業。
瞄準電商、物流、旅游3條產業鏈,做好做優現代服務業。
“C”型地勢上打造城市“有機生命體”
谷城南靠高山、北濱漢水,整體地勢由西南向東北降低,呈東北方向開口的“C”型地勢。
“C”型地理特征怎么做好城市科學規劃?黃克立直言,規劃是決定城市品質的“染色體”。決不讓城市變成鋼筋水泥的板結,而是歷史溫情和現代便利的有機統一。
谷城主抓兩件事。一件是,明確縣城發展方向和功能分區,關鍵詞:西延、北擴、東優、南拓。
“西延”就是延伸谷城經濟開發區,與石花鎮楊溪灣工業園連片建設谷城工業區;“北擴”就是將高鐵新區向北推進,規劃建設谷城現代服務和物流園區;“東優”就是對漢江國家濕地公園進行整體優化,打造集科研、生態、游憩、觀賞于一體的重要功能區;“南拓”就是將城關鎮南河以南部分區域納入縣城規劃,打造居住和生活服務區。
另一件是,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從功能上把縣域規劃為3個圈層。
生活圈以城關鎮為主體,側重于宜居,發展電商、商貿、物流、文體、娛樂等現代服務業。
生產圈有5個鄉鎮(開發區),側重于發展現代工業和現代農業。
生態圈有6個鄉鎮(開發區),側重于涵養生態環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農業、旅游、生態康養等。
一想二做方成功,一等二靠終落空
怎樣把熱詞“高質量”變成現實?又怎樣把藍圖美景“5張名片”變成實情實景?
谷城用好“4個工具”。即規矩、民主、團結、交流,用規矩來規范行為,用民主來集中智慧,用團結來凝聚力量,用交流來增進理解。
“親愛的粉絲們,你們每買1斤桃子,就等于為我們這個村的村民,獻上了你十分的愛。”今年年初的一段視頻中,年過花甲的谷城電商產業園黨支部書記劉承強趕時髦,“玩”起網絡直播。
黃克立介紹,谷城電商產業園5年來逐步探索出一條“離家離鄉不離黨,扛著紅旗闖市場”的黨建新路子,園區黨建經驗入選湖北十大黨建案例。建設“劉承強工作室”,把電商產業園黨建工作經驗發揚光大,也寫入了今年的谷城黨代會報告。
“一想二做方成功,一等二靠終落空?!秉S克立接著說起在谷城讓奮斗者吃香、懈怠者遇冷,給干事者舞臺、讓平庸者讓位的具體路徑。
抓作風,向“四風”問題亮劍,向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假作為開刀,向混天度日不真抓實干、上推下卸不沾身上手、攬功諉過不親力親為、爭待遇不干事、當老好人不得罪人、只想當官不想擔責的現象宣戰。
樹導向,把“1234”干部工作思路貫穿始終。嚴格遵循《黨政領導干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這一基本規章;堅決守好前后兩道門,開前門堵后門;鮮明樹立講政治顧大局、勇擔當重實績、固底線守廉潔三個導向;認真落實公平、公開、公正、公認四項要求,使想干事、肯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用武之地。
個性問答
引進更多說普通話、說外語的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通訊員 孫勇 阮班明
主持人:谷城連續兩年入圍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連續4年獲評全省科技創新先進縣。抓好科技創新這個牽動發展全局的牛鼻子,谷城有什么招?
黃克立: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企業,根本靠人才,關鍵在轉化,必須有平臺。今年9月30日,谷城舉辦第一屆“神農英雄會”,8名選手脫穎而出,他們中有帶領群眾致富的村黨支部書記,有一心一意發展壯大茶葉產業的外來客商,還有成功引進和種植高品位葡萄的返鄉碩士等。
人才工作不是簡單的物質刺激,更重要的是培育良性的人才生態。我們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多渠道引進高精尖人才,加強與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以院士專家工作站、企業技術研發中心、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等為平臺,推進更多科研成果在谷城轉化。落實“人才蓄水池計劃”,把更多年輕人引進谷城,把更多說普通話的人引進谷城,把更多說外語的人引進谷城。
民生福利
縣一中遷建列入明年“十件實事”之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肖擎 通訊員 孫勇 阮班明
市民:谷城下一步在提升教育服務質量上有哪些舉措?
黃克立:今年,谷城縣第二實驗小學落成招生,招生規模達2000人,目前是全縣面積最大、基礎設施最完備的小學。今年的谷城縣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2022年要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第一件就是基本完成縣一中遷建主體工程,擴充公辦幼兒園1000個學位。縣一中遷建項目總用地面積23.33萬平方米,招生規??蛇_6000人,設120個教學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