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見習記者田佩雯、通訊員吳江龍)11月18日,2021年兩院院士增選結果正式揭曉,武漢大學化學與分子科學學院周翔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介紹,該校兩院院士總數已升至16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分別是李德仁、鄧子新、龔健雅、舒紅兵、朱玉賢、夏軍、徐紅星、竇賢康、周翔、宋保亮,中國工程院院士6人,分別是李德仁、劉經南、張祖勛、茆智、李建成、李曉紅。
據了解,2021年中國科學院增選院士65人、外籍院士25人,中國工程院增選院士84人、外籍院士20人。本次增選后,湖北省新增8名兩院院士,院士總數升增至81人。
周翔,1986和1989年在武漢大學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1996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96-2001在美國弗吉尼亞大學、馬里蘭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01年起任武漢大學教授,現任武漢大學第三屆學術委員會副主任。
周翔長期致力于核酸化學生物的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分子對核酸結構的識別及其功能調控研究、基于核酸化學技術在疾病診療中的應用。通過小分子對核酸結構的識別和功能調控,開發核酸靶向藥物分子和重大疾病診斷技術,取得了系統的、在國際上有影響力的創新性成果,推進了核酸化學生物學研究發展。他以通訊或共同通訊作者在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Nat. Chem. Biol., Nat.Commun., Sci. Adv.,Chem, 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 Nucleic Acid Res., JACS Au, Cell Chem. Biol.等期刊上發表論文260余篇。獲湖北省自然科學一等獎(兩次,排名第一),藥明康德生命化學研究獎二等獎。
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以及科技部973項目等。入選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英國皇家化學會會士、曾任中國化學會化學生物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擔任多個學術期刊如Acc. Chem. Res.等的編委。
宋保亮,1997年畢業于南京大學,獲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于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獲博士學位。2002-2005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從事博士后研究。2005-2014年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任研究組長、研究員。2014年至今,在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任教授、院長。
宋保亮長期致力于膽固醇代謝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原創發現:闡明小腸膽固醇吸收的分子途徑、揭示一條膽固醇合成調控通路、發現細胞內膽固醇運輸的新途徑與方式,這些成果為降脂藥物的研發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論基礎;以通訊(含共同通訊)作者發表論文40余篇,包括Nature、Science、Cell等,作為膽固醇領域的主要引領者之一,他受邀為Nat RevMolCellBiol撰寫長文綜述;關于膽固醇代謝的研究成果被選入經典教材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Molecular Cell Biology、Williams Textbook of Endocrinology等;于2015和2020年兩度入選“中國生命科學十大進展”,于2018年入選“國內十大醫學研究”及“中國心血管領域十大影響力事件”;獲得陳嘉庚青年科學獎、中國青年科技獎、談家楨生命科學獎創新獎、科學探索獎等榮譽。
宋保亮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基金委創新群體的首席科學家,并兼任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副理事長、國家基金委“糖脂代謝的時空網絡調控”重大研究計劃專家組組長。他為人正直、治學嚴謹、樂于合作、重視人才培養,為我國脂代謝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