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方琳、通訊員王瀟瀟)11月18日,中國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選結果公布。華中科技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院長鄔堂春教授當選。該校院士增至20人。
鄔堂春教授是我國職業衛生與環境衛生學領域首位國家杰青、長江學者、“973計劃”和重點研發計劃首席科學家、基金委創新群體負責人。針對環境健康領域長期存在、尚未破解的重大科學難題,運用大樣本、高質量的前瞻性隊列,在空氣污染與健康領域做出了諸多貢獻——
采用世界最大、隨訪44年的7.4萬接塵工人隊列,揭示并解答矽塵暴露致肺癌和冠心病死亡增加(分別增加1.50、1.86倍)的世界難題,為國際癌癥研究機構認定矽塵為肺致癌物提供了高級別證據,促進了中美等國家職業衛生標準的重大修訂。新標準的實施顯著減少了塵肺、肺癌的發生,延長工人的預期壽命。
針對全球30多億人家用固體燃料致健康危害的難題,對51萬多居民(迄今樣本量世界最大)進行了9.8年隨訪研究,首次揭示家用固體燃料烹飪、取暖產生的室內空氣污染,分別導致每10萬居民每年增加338、392人死亡,是居民過早死亡的重要病因;揭示改用清潔能源是減少居民死亡的關鍵對策;有效通風可減少使用固體燃料和清潔能源烹飪者的死亡風險,估計每年減少中國30萬人的過早死亡,是經濟有效可行的預防措施,改變了中國乃至世界的預防對策。
深入研究了空氣污染致心肺損害的主要成分(如多環芳烴、鈦、砷、銅)和作用機制(如熱休克蛋白、DNA甲基化),為制訂環境質量標準和高效精準預防提供了新證據。面對新冠疫情,領銜研判武漢新冠肺炎防控效果和疫情趨勢,證實了聯防聯控、醫療衛生學科協同作戰的巨大成效,揭示新冠病毒傳播的高傳染和高隱蔽性,為抗疫取得戰略性勝利提供了科技支撐。
鄔堂春教授在揭示環境病因、闡明發病機制和制定預防對策等方面作出了杰出貢獻,對中國乃至世界創建清潔環境、促進健康長壽、共享美好生活的預防醫學實踐,具有引領示范作用。在JAMA(兩篇)、Nature、J Clin Oncol、Circulation等發表論文402篇,被CA Cancer J Clin、New Engl J Med、Nature等正面引用14,328次;主編《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教材和《環境與精準預防》等3本著作,獲國家自然科學、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各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
截至目前,華中科技大學兩院院士增至20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3人。
2021年度院士增選中,華中科技大學還有6位校友當選,分別是:
1982屆本科、1984屆碩士校友周又和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屆本科、1989屆碩士校友張旭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5屆本科校友于登云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9屆碩士校友陳光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3屆本科校友饒宏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7屆博士校友高宗余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