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國民經濟命脈所系,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國民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工業是命脈、是脊梁;要挺起工業脊梁,制造業必須高質量崛起。
“十四五”的湖北制造業如何高質量發展?如何進一步鞏固制造業在全省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地位?11月18日,省經信廳對《湖北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進行了解讀。
制造業GDP占比超過30%
《規劃》指出,未來五年,國際產業分工格局加快重構, 我國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全面高質量發展,我省必須深刻把握機遇和挑戰,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那么,究竟什么是“高質量”的制造業?《規劃》明確提出打造“一地三區”的定位——
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進一步提升湖北在汽車制造、 光通信、高端裝備、北斗及應用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全球影響力,提高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
長江經濟帶綠色制造先行區——緊扣“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構建以綠色工廠、綠色園區和綠色供應鏈等為重點的綠色制造體系,持續推進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
全國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樣板區——以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高端化、集群化為導向,推動食品、化工、冶金、紡織、建材等傳統產業煥發新活力、新動能、新優勢。
世界一流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聚焦“光芯屏端網”、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生物醫藥和醫療器械、新材料等,實現規模倍增和能級提升,加快形成接續有力、相互支撐、融合互動的產業梯隊。
一系列具體指標,將“全國制造強省第一梯隊”“全國重要的先進制造業基地”等“高質量”目標,具象為可感可知的參數: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5萬億元,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超過30%,省級及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家)達到2000家,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占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14%,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65%,制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年均增速高于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速等等。
加速部局前沿產業
提綱挈領,綱舉目張。《規劃》明確湖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打造5個萬億級支柱產業、鞏固提升10個5千億級優勢產業、培育壯大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前瞻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加快構建“51020”現代產業集群。
《規劃》進一步為“51020”制定目標:到2025年,全省“光芯屏端網”、汽車、現代化工及能源、大健康、現代農產品加工產業營收均超過1萬億元,湖北還要打造“光芯屏端網”核心產業集群,建成全國重要的專用汽車基地及示范區、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研發生產示范區,現代化工及能源瞄準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培育形成一批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大健康產業實現國際化創新、全產業鏈布局、集群化配套、內涵式轉型升級,加快現代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膳食消費結構改善,實現現代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
高端裝備、先進材料、節能環保、現代紡織、綠色建材、低碳冶金、現代金融、現代物流、研發設計和科技服務、商務服務等10個五千億級的優勢產業;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新能源、北斗及應用、航空航天、高技術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高端數控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智能家電、安全應急、光通信及激光、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信息網絡、軟件及信息服務、人工智能、電子信息材料、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數字創意等20個千億級特色產業集群,將作為萬億級支柱產業的后備支撐。
未來產業的發展,必將對人類生產生活產生巨大的引領性、創造性和顛覆性影響。湖北將對一批未來產業前瞻布局,包括量子信息、下一代網絡、精準醫療、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前沿產業。令人期待的是,“十四五”期間,湖北將探索液態金屬在機器人領域里的融合應用,研制自驅動可變形、能跑會跳的柔性機器人。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肖麗瓊 通訊員周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