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通訊員 楊槐柳 徐飛 張斌
上周,武漢東新龍泉街覃廟村一名吸毒人員接到毛發檢測的通知后與禁毒社工失去聯系,信息反饋到龍泉街派出所,民警晝夜找尋,數日后找到他并將其拘留。
11月19日,武漢禁毒部門介紹,今年以來,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龍泉街率先吹響“創無毒、強治理”的號角,以新理念、新措施凝聚各方力量掀起禁毒人民戰爭,并在龍泉社區、覃廟村開花結果,實現社區動態無毒。
新理念引領創建無毒社區
龍泉街下轄13個行政村、兩個社區。今年5月13日,武漢市委、市政府部署推進“無毒社區”創建后,龍泉街也存在一些困惑,“無毒社區”必須是從未出現過毒品的社區嗎?
根據國家禁毒辦提出的“無毒社區要達到吸毒人員控制動態平衡”新理念,武漢禁毒部門明確了“無毒社區”新標準,即無吸毒、制毒、販毒等毒品問題;無吸毒人員肇事肇禍案(事)件;在冊吸毒人員毛發檢測無陽性,新發現吸毒人員查處管控率達到100%。
動態無毒也是實現無毒目標的一種途徑和方式。龍泉街以新理念、新措施,吹響了“創無毒、強治理”的號角。
11月19日,記者驅車來到龍泉中心戒毒社區,剛進門,一股清新之氣撲面而來,雪白的墻壁掛上了淡綠的公示牌。“五個一”(樹立“一面旗幟”、創建“一片凈土”、實現“一個轉變”、突破“一個關鍵”、形成“一種力量”)新理念,“黨建引領、四禁并舉、平安關愛、科技支撐”四項措施等重要內容全部向居民公開。
毒情“清零”無死角
曉元(化名)是一名在冊人員,在數十公里外的一個市場打工,很少回家。為弄清其現實狀態,派出所、社區接連去電、發短信,無人回復。難道有情況,躲避檢查?民警不厭其煩找到他家,他的父母和妻子都比較抵觸。
“現在各方面力量幫助創建無毒社區,無毒的環境更利于曉元脫離毒品環境。”民警耐心講清來意后終于得到理解。原來,曉元凌晨工作,白天睡覺,確實繁忙。經家人勸導,次日他回了趟社區配合完成了毛發檢測,結果是陰性。
轄區有因婚嫁或就業已到廣東等外省市定居,但戶口尚未轉走,本地有主管責任。民警逐一發函、致電當地,有時核查不順利,幾個函件發過去沒有音信,當事人抱怨,戒毒多年了,這些陳年舊賬影響自己的生活。社區、村支部聽說了一起想法溝通,直到取得涉毒人員理解,當地禁毒部門配合。龍泉社區、覃廟村本來有5個這樣的空掛戶,這次均核查到位,無一遺漏。
摸清毒情對癥施策
街道黨工委書記郭斌告訴記者,目前,全街核查工作還在繼續,只有把現實毒情弄得一清二楚,再對癥施策,有針對性地拿出具體措施,才能實實在在進行治理,實現無毒。
近一年多來,龍泉街派出所強化街面摸排管控、販毒打擊,定期對轄區娛樂場所、出租屋、小旅館等重點場所進行排查,定期對基本農田、無人居住房屋、廢棄院落(廠房)等部位進行公開查緝,形成對種毒、制毒、吸毒、販毒等涉毒違法犯罪的高壓打擊、嚴密防范的態勢。2020年11月,一名小偷在高速公路旁的工地上偷盜鋼筋,民警夜巡發現將其帶回審查,并同時進行尿檢,發現小偷周某吸食毒品,立即依法拘留,后送強制戒毒。
龍泉社區居委會書記胡飛介紹:“我們社區現有6名在冊吸毒人員,要么戒斷3年以上未復吸,要么正在社區戒毒,狀態穩定。按新標準,我們是無毒社區了。”
“5+N”新模式織成防護網
龍泉社區一名在冊人員年輕時是養殖好手,自從交友染毒后事業一落千丈。當女兒申請補辦戶口的親子鑒定費讓他為難時,熱心快腸的片警幫他聯系市公安司法鑒定中心免除了鑒定費用。他經營著一家場所,社區書記為防他“走偏”,時時關注提醒。“這么多人幫我,我還不爭氣?”他戒斷多年未復吸。
還有一名在冊人員,因吸毒弄丟了穩定體面的工作,就在心灰意冷時,村委會伸出援手將其聘為糾紛調處員。2000多元的工資雖不高但足以解決生計,他十分珍惜。今年“6.26”禁毒宣傳日,他到社區開展禁毒宣傳,教小學生辨識毒品標本,并現身說法,警示學生和村民遠離毒品。
“他們都是‘平安關愛’行動的受益者。”街道綜治負責人介紹,這項行動負責“一對一”幫扶救助,有的放矢落實關愛舉措。它有強力的后盾——龍泉街聯席會議制度。按制度要求,街道每月必須組織綜治、派出所、司法、民政、衛計、婦聯、共青團、黨群等8個方面力量會商,根據職責分工,落實陽光幫扶。
社區(村)則推廣“5+N”服務管理新模式,建立以治保主任、民警、網格員、禁毒社工、家屬為主體,綜治辦、派出所、司法所、民政、婦聯等部門參與的“5+N”小組,推進責任包保,精準化管控、針對性幫扶,尤其是開展職業培訓、安置就業、推薦上崗。同時,為營造濃厚的禁毒氛圍,全街創新宣傳模式,持續深入學校、企事業單位、村(社區)開展宣傳教育,形成學校、家庭、單位三位一體的拒毒防毒立體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