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5G+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論壇現場。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劉天縱 周三春
既要“修路”,更要“跑車”。對于5G,基礎在建網,核心在應用。
11月20日在漢舉行的5G+工業互聯網大會5G+工業互聯網賦能千行百業智能升級論壇傳遞出強烈信號:5G、工業互聯網快速奔向應用,賦能千行百業的大潮正向人們快速涌來。
應用“出圈”——
一年鋪向千行百業
前兩年,全球無線網絡在工業應用的比例才只有5%;如今,5G+工業互聯網已初步展現了變革性的賦能意義。這是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的感受。
將5G應用于生產,已成行業共識。長飛光纖通過打造“5G+光云工業互聯網平臺”,將5G技術應用于質量檢測、設備控制、故障診斷等場景,實現了棒纖纜全制造過程的數字化。
2019年12月,中國光通信行業首個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在長飛公司正式上線。如今,接入注冊企業超1500家,注冊標識超1億,日均解析量超150萬。
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權說,中國鐵塔累計承建5G基站超115萬座,占全球70%。以5G領銜的數字基礎設施,正在與鋼鐵、汽車、能源、電力等工業領域深度融合,催生了許多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基于5G的鐵塔高點位視頻監控系統,已服務于氣象、環保等30多個行業;在嘉魚,中國鐵塔沿江建設的漁政執法信息平臺,解決了長江十年禁漁執法監管難題。
中國廣播電視網絡有限公司董事長宋起柱表示,工業互聯網市場藍海為5G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中國廣電開展了5G+智慧石化、5G+智能電網、5G+智慧礦山、5G+鄉村振興等探索,更多5G+工業互聯網融合應用加速落地。
浪潮集團執行總裁陳東風認為,5G與工業互聯網融合的最終目的是展現應用價值。目前,浪潮的B5G戰略已在汽車、鋼鐵、港口、礦山等行業有了大量實踐。
快速成熟——
從煤礦到衛星都能勝任
不僅應用領域寬,且成熟速度超出預期。如今,從地下的煤礦到太空中的衛星,5G+工業互聯網應用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5G+工業互聯網,讓傳統的采礦、鋼鐵、電力等行業大幅提質增效。余曉暉介紹,目前全國已建成400多個智能化采掘工作面,19種煤礦機器人在井下使用,71處煤礦列入國家首批智能化示范建設,生產效率提升20%到30%。
新興行業動作更快。中興通訊“用5G智造5G”。在其南京濱江制造基地,5G叉車自動配送材料,5G機器人自動折疊板材,5G機器視覺技術減少裝配誤差,產線操作人員減少近30%。“有了5G,亮燈工廠逐漸變為‘灰燈工廠’直至‘黑燈工廠’。”中興通訊總裁徐子陽說。
5G參與生產,不僅提升效率,還大幅提升產品精度與質量。航天云網科技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武漢新洲建設了小衛星智能生產工廠,公司董事長於亮稱,這是全球首個基于工業互聯網平臺、具有柔性制造能力的小衛星智能制造基地,生產線物流配送自動化率95%,配送精準度99.9%以上,可年產240顆小衛星,出廠合格率達到99.9%。
華新水泥總裁李葉青表示,華新已持續推進數字化、工業互聯網應用20年,預計到2023年完成全集團的數字化智能工廠建設。未來,以強大的工業互聯網作為支撐,將是中國制造業領先世界的核心之一。
潛力無限——
期待5G智能工廠“遍地開花”
2022年冬奧會5G超高清直播,數千米地下礦井設備隨5G信號指揮智能掘進……論壇上,嘉賓對于5G+工業互聯網的應用描繪令人充滿期待。
工信部相關負責人表示,當前我國工業互聯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體系初具規模,5G基站超過了129萬座,形成了多樣化的商業運營模式。
中國信科董事長魯國慶介紹,中國信科在光通信核心芯片和器件領域自主化率已近九成,眼下正在深耕“5G+工業互聯網”自主可控生態建設。
“工信部先后發布的兩批‘5G+工業互聯網’典型應用場景,范圍更加拓展了,和生產的核心環節結合也更加緊密了。”余曉暉指出,在相對確定的工業場景里,期待有更多突破。
魯國慶建議,設立業務協同中心,實現“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服務化延伸”四大應用模式,為中小企業“5G+工業互聯網”融合創新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