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晴好天氣,??悼h黃堡鎮大屋場村村民在種植基地采摘金絲皇菊。 (視界網 楊韜 姜雪飛 攝)
利川市大鑼村,晨霧徐徐散去,水杉林前的村莊在晨光照射下煥發勃勃生機。 (視界網 張光陸 攝)
鐘祥市客店鎮紹臺村陡山灣,阡陌縱橫,成片金黃的稻田耀眼奪目。 (視界網 鐘國慶 攝)
宜都市高壩洲鎮青林寺村的成片粉黛亂子草隨風搖曳,吸引不少村民和游客駐足“打卡”。 (視界網 張發智 朱燦義 攝)
11月9日,十堰市房縣化龍堰鎮長望村村民在家門口晾曬柿子。該縣60萬畝果林進入盛果期,平均每年實現優質干鮮果收入達11億元。 (視界網 張啟龍 攝)
竹溪縣中峰鎮青草坪生態農業觀光園秋色。 (視界網 溫大樹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曙松 通訊員 龔紅焰 朱燦義 榮飛
已經立冬, 荊楚大地依舊一片金秋景象,鄉野山村,洋溢著脫貧后邁向幸福新生活的喜悅——
5.8萬剩余貧困人口脫貧。至此,我省581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個貧困縣全部摘帽、482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從此告別絕對貧困。
實現全面小康,美麗湖北建設的步伐沒有停止。2021年,湖北鄉村進入發展快車道,鄉村振興的號角已經吹響,農業農村工作重心歷史性轉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今年9月,我省編制出臺《湖北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明確到2025年,全省農業產業強省建設取得重大突破,農業農村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武漢等大城市近郊以及大冶市、潛江市、仙桃市、宜都市等全國縣域經濟百強縣(市、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
大悟縣金嶺村烏桕樹樹葉正紅,如火焰一般,將脫貧后的山村裝扮得格外美麗。這個曾經的貧困村,也是湖北省2017年美麗鄉村建設示范點。該村利用古民居、山水風光等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游客“打卡地”。今年,湖北省在“三年行動”基礎上,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讓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興山縣大槽村鐵廠安置小區旁,一條40公里長的生態旅游扶貧廊道,猶如一條玉帶連通兩鎮六村,將沿線古村落、革命舊址、藍莓基地和高山露營基地串連起來,形成了集紅色旅游、高山避暑、采摘體驗于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集群,帶動沿線818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宜昌市發改委駐大槽村第一書記周代云說,為使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隊將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大力發展生態種植養殖和鄉村旅游產業,不斷壯大“后備箱經濟”,今年該村農民人均純收入有望突破1.5萬元。
今年69歲的秦寶年,家住興山縣南陽鎮落步河村,自2017年蜂蜜小鎮建設以來,他的養蜂產業不斷壯大,規模從最初的3箱擴大到現在的70余箱。如今,秦寶年每年蜂蜜產量達1500多斤,今年已銷售1200斤,收入達8萬余元。提起以后的好日子,他信心滿滿。
有了好的產業,農村“活”起來了。秋收時節,襄陽市襄州區龍王鎮后王村農民們搶抓晴好天氣,收割蝦稻共作田中的水稻,田間地頭一派繁忙景象。襄州區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在龍王鎮、張家集鎮等地發展稻蝦共作生態農業新模式,發展注冊小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20多家,建設高標準“稻蝦共作”示范基地近2萬畝,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
今年,當陽市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柑橘采摘節等活動,以“賣出去”為著力點,借助網絡銷售平臺,實現線上線下融合“現場直播”等方式,助力柑橘銷售,帶動果農增收。
干凈整潔的水泥通村路縱橫交錯,錯落有致的農家小屋點綴于青山綠水間,平整連片的鄉村田野風光如畫,農村改革蹄疾步穩,農民收入再攀新高……荊楚美麗鄉村畫卷正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