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人才是未來鄉村發展的主體,留住原鄉人,召喚歸鄉人,吸引新鄉人,鄉村才會有無盡的活力,也是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的重要舉措。
作為浙江省級未來鄉村試點的西湖區轉塘街道長埭村,已經有了許多探索和嘗試。
位于長埭村的白樺崊,是“杭州唯一的一座以手工創作為特色的創意園區”。這里曾是老舊廠房、民居,經過藝術的加工改造,煥然一新成為“共享創業”空間,造就了藝術高地與傳統鄉村混合的魅力,吸引了不少手工創作者前來。
從芝加哥藝術學院畢業的童心笛攜手愛人沈婷在白樺崊手作園創建了陶瓷釉畫工作室“心未”,在這里,他徒手搭建前衛的3D釉料數字打印機械,沉下心來進行各式釉料實驗。
白樺崊越發濃厚的藝術氛圍,也讓不少原鄉人愿意留在家鄉。“這幾年村里發生了喜人的變化,文化氣息越來越濃厚,很適合從事文化藝術創作。”空集皮具主理人葛偉奇非常感慨,他是長埭村本地人,日常散步的時間就能到工作室進行創作。
目前,白樺崊已吸納了三十多家外來藝術工作室入駐。“‘獨木不成林’,一個類型的工作室不可能在白樺崊‘一枝獨秀’,我們會將同類型的工作室數量控制在兩至三家,競爭與交流并存,生存的時間才能長久。”負責人柳紀科介紹。
藝術的氣息一旦扎根,就開始和這片土地的文脈交織在一起。長埭村不斷優化鄉村產業布局,全面打造文化載體,推動文化產業與鄉村治理融合發展。一座1500多人的小村莊,吸引了李秀勤、施海、翟小實等多家知名藝術家工作室入駐,全村共有200余位藝術家扎根創作,集聚了木工、陶藝、服飾、雕塑等一批文創產業,豐富了長埭村鄉村業態,為鄉村注入了新動力。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穩步實施,長埭村面貌有了全新提升,越來越多的歸鄉人也踏上返鄉創業致富之路。
邱劍勇也是返鄉創業大軍的一份子。年輕時修挖掘機的邱劍勇,九年前回到家鄉,開了如今的網紅店“小辮子面店”。面店開業之初,只有3、4張桌椅板凳,靠著自己的雙手,慢慢有了現在的規模。“回到家鄉創業,因為這里有家鄉的包容和政府政策的支持。”邱劍勇表示,“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村里的環境變好了,基礎設施更加齊全,游客自然絡繹不絕,我們的生意才會紅紅火火。”現在,小辮子面店生意紅火,周末更能達到每天近700碗。
隨著小辮子面店、純白籃球場等一批新興網紅景點上線,并依托網紅打卡、商業拍攝,衍生出美食、民宿、手作等系列產業,長埭村成功打造了一個傳統茶園時尚生活產業集群。同時,憑借豐富的藝術、旅游資源,長埭村實現了“產學研”的深度融合發展,吸引日本、德國、新西蘭等多國文創人士前來學習考察,進一步帶動周邊民宿、茶館等產業發展。
下一步,長埭村將繼續以“藝術+數智”為核心理念,完善基礎設施、做大創業平臺,優化營商環境,形成集教育、研究、創作、交流、體驗、展示、生活為一體的“長埭未來創意文化村”。看得見文化、留得住鄉愁,引得進產業、帶得動致富,新鄉人、歸鄉人、原鄉人其樂融融,一幅宜居宜業宜游的未來鄉村畫卷正在長埭村徐徐鋪開。
(通訊員 王家玨 李林峰 記者 黃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