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陳波、林治國)擁有降溫和除濕兩大功能的智能液冷服,注入空氣與清水實現保暖和降溫的戶外帽……11月19日,湖北省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活動襄陽片區專場舉辦。來自“襄孝十隨神”的22家企業分別與華中科技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文理學院等省內高校院所合作簽約,簽訂專利轉化項目26項、產學研合作項目1項。
活動由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主辦,襄陽市知識產權局、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襄陽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承辦。現場同時發布企業技術需求366項,武漢理工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紡織大學、武漢工程大學、湖北文理學院、湖北汽車工業學院、湖北工程學院發布了383項專利技術成果。
華中科技大學羅小兵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一種智能液冷服”能夠提高人體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的熱舒適性。該智能液冷服可以敏感察覺出人體和環境的溫濕度變化并及時做出調整,時刻維持良好的人體舒適值。專利承接方襄陽華智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介紹,高效舒適的降溫防護服裝,能夠有效保障勞動人民的身體健康安全為廣大戶外高溫環境工作者、高溫作業特殊工種及戶外運動的人員提供,大大減少高溫環境作業人員產生熱應激和中暑情況,提高高溫作業人員的工作狀態和效率。湖北文理學院曹林濤教授團隊的發明專利“一種戶外的帽子”,由帽身與加強型帽頂組成。夏日穿戴前,可分別注入空氣與清水,以及束縛植物枝葉與清水實現降溫。冬日穿戴前,可注入空氣實現防寒保暖。空氣與液體的可注入與排出,便于帽子的攜帶與保管。帽身采用透氣布料,加強型帽頂采用不透氣布料。
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德文表示,舉辦這次專利供需對接活動,主要目的就是依托“襄十隨神”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引擎,精準對接企業創新需求,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專利成果在企業轉化落地。各地要依靠知識產權賦能,暢通技術要素流轉渠道,提高專利資源配置效率和專利轉化效率,推動科技優勢轉化現實生產力,從而增強“紙變錢”的能力,不斷提升高質量發展“成色”。
“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一個‘大峽谷’”中部知光技術轉移有限公司負責人羅林波介紹,中小企業創新動力、創新資源與創新能力嚴重不足,存在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難度大、風險大,以及技術過時,人員流失,專利風險等難題,通過專利技術供需對接活動促進高校院所企業等創新主體專利快速高效轉化,助力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動構建新發展格局。
襄陽市政府副秘書長、自貿辦主任林申表示,“襄孝十隨神”地域相近、產業相連、市場相通、交往密切,正處于城市群培育形成的重要階段。希望通過對接活動,五地能夠緊密合作,開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服務,釋放專利市場價值,助力企業實現創新、高效、可持續發展。
省知識產權局,以及來自襄陽、十堰、孝感、隨州、神農架林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省內高校院所及企業代表120多人出席本次活動。湖北省知識產權局還將繼續開展專利技術供需對接專場活動,深入挖掘企業專利技術需求,精準對接高校院所專利成果,推動全省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