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周丹
通訊員 楚仁軒
緊盯企業需求,圍繞重點群體,用足補貼政策,優化培訓服務。今年以來,湖北省人社部門以企業群眾需求為“第一需求”,把新就業形態培訓作為就業困難群體技能提升和促進就業的重要抓手,在武漢、襄陽、宜昌、黃石4個試點城市先行先試,探索出了一條新業態職業技能培訓“新路子”。
今年8月,湖北省人社部門堅持需求導向,圍繞新就業形態特點,結合互聯網企業用工實際,深入多家平臺企業調研,掌握企業員工對于技能培訓的訴求。經充分論證,湖北省人社廳出臺《關于開展新就業形態技能提升和就業促進項目擴大試點工作的通知》,將美團、滴滴、京東、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到家集團、順豐6家企業確定為試點企業,依托線上培訓平臺或培訓機構,對通過企業平臺提供服務獲取收入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包括失地農民、退捕漁民)、城鄉未繼續升學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貧困家庭(包括低保家庭)子女、脫貧人口、離校兩年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含技工院校)、退役軍人、殘疾人等各類就業重點群體開展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企業職業技能培訓補貼。為提升參與積極性,該政策進一步放寬新就業形態技能培訓條件,鼓勵開發適合新就業形態群體特點的課程資源,并將培訓補貼標準由300元/人提高至500元/人。
實際工作中,湖北省人社廳先后多次召集試點市州、試點企業,講解培訓方法,明確培訓要求,密切對接聯系,要求各地服務好試點企業,為開展新就業形態技能培訓提供便利。在武漢,該市人社部門創新審批方式,為試點企業提供“集中申辦”服務,并將試點企業、培訓對象關心的問題梳理成冊,制作成《武漢市新就業形態培訓知識問答手冊》,廣泛發放;在黃石,該市人社部門創新培訓組織管理,培訓內容由試點企業根據崗位技能需求自主確定,對試點企業安排專人“一對一”跟蹤服務,指導試點企業制定培訓方案,做好培訓信息登記,規范培訓管理。為提升新就業形態技能培訓成效,湖北省人社廳加強工作督導,建立月調度工作制度,每月統計通報各地培訓進展情況,收集各地存在的困難問題。對開展情況較好的市、州及試點企業的經驗做法進行宣傳推廣,對進展不達預期的市、州及試點企業進行幫扶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