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諸多媒體都在報道同一個感人新聞,湖北武漢21歲女孩歐陽忻怡在生命垂危的情況下,卻重復一個動作“她就指著眼睛,一直指著眼睛,她想捐出眼角膜”,父母遵從她生前的遺愿。她留下的希望,成為一名3歲男童和一名43歲女士眼里的光。
網友們為歐陽忻怡患病離世惋惜淚目,又感動于她的大愛無疆,短暫的生命發卻閃動著光芒。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不負此生,是生命的重點課題。有人渾渾噩噩,將一生過成了一天;而有的人,卻能堅守生命本真,無論年齡大小、學識高低、打破局限,讓短暫的一生綻放最美的光華。譬如,前段時間,人民日報報道的《淚目!女大學生捐器官救8人,手機屏保曝光》,桃李年華的王佳欣,因突如其來的車禍失去寶貴生命,深明大義的家人忍痛捐獻佳欣的器官,讓四人重獲新生,四人重見光明;《黃智超,謝謝你!》說的是24歲女孩黃智超練習街舞時突出腦溢血,經搶救無效后捐獻相關器官助力7位患者重獲新生......她們的生理年齡永遠被定格在某個瞬間,但因大愛、壯舉給處于“黑暗”中的家庭帶去新生希望,助力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重獲新生。
據報道,我國每年約有150萬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其中有30萬人適合器官移植方式治療,但每年僅有1萬多人能得到器官移植的救治,供需比接近1:30。而“穩妥有序開展器官捐獻與移植,是一個國家醫學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保障人民根本利益、惠及民生的大事。”所以,當歐陽忻怡、王佳欣、黃智超等人的大愛之舉,不僅僅是給患者及其家庭帶去光明和希望,更是助力健康中國建設增進人民健康福祉貢獻了力量,起到了示范引領。很多看到報道的網友也紛紛留言受到觸動已經加入或是準備加入。涓涓細流,匯成大愛,正是這些對生命心懷熱愛與善良的人們通過實際行動譜寫出生命的贊歌,用生命接力生命,成就我國器官捐獻的數量目前已位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
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選擇生命的寬度與厚度。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打算如何走過這唯一的一生,選擇權在于自己。哪怕是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也可以演繹凡人壯舉,捧過愛的接力棒,讓生命綻放最美的光華。生命的意義是什么?每個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追求與答案,并且會通過日常生活與工作,去延展生命的厚度,演繹生命的精彩。再平凡的人,只要心懷善良,熱愛生活,都能通過實際行動譜寫生命的贊歌。
魯迅先生曾說:“有的人死了,可他還活著;有的人活著,可他已經死了”。說到底,一個人的行為可以被定義,但行為背后的連鎖反應永遠無法被定義;一個人的生命可以被定格,但生命的意義永遠無法被定格。譬如,前幾天,人民日報回顧了2015年5月29日,廣西玉林市消防支隊名山中隊年僅27歲的政治指導員楊科璋,舍己救人的故事以及后續。事情雖已過去6年多,但犧牲了的指導員楊科璋從未被忘記,被救女孩君君一家每年都會去看望楊科璋的家人。凡人善舉更難能可貴。正如網友留言所說,“你們雖然在人間只活了20多年,但會在無數人的心里活無數年”,這是對一個人生命意義的最好歌頌。
凡人壯舉帶給社會光芒和力量,更是把生命的深層奧義真正落于實處,譜寫進時間的長河里。我們無法預知未來,也無法阻擋意外,但我們可以選擇熱愛生活,以不同的方式來拓展生命的厚度,始終對這個世界抱有一份善意。
稿源:荊楚網
作者:程志丹(武漢江夏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