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田城 通訊員 劉建平)10月23日,湖北省通城縣召開第十九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城縣委副書記、縣長楊修偉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指出,五年來,通城強力挺進改革深水區,頂住經濟下行壓力,用實干干出了“通城速度”;堅定不移推進“三大攻堅”,持續用力補齊基礎短板,馳而不息破除機制障礙,用拼搏搏出了“通城力度”;全力以赴應對自然災害,應對疫情沖擊,堅決守護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用擔當傳遞了“通城溫度”。
今后五年,通城將搶抓新時代中部崛起新機遇,緊緊圍繞高質量打造中部地區綠色發展先行區的目標,構建現代化特色產業體系,推動城鄉一體化融合發展,提升縣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通城新篇章。
通城縣將著力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重點工作:
高品質改善生態環境,進一步擴大“兩山”試點縣創建成果。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壓緊壓實耕地保護、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責任,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力爭工業企業畝均GDP年均增長6%以上,單位GDP能耗下降17%以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完成市定指標,地表水三類及以上水體比例達到100%,非煤礦山生態修復率達到100%,森林蓄積量達到27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6%,“林長制”有效建立,全國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取得新進展,“兩山”試點縣建設成為新亮點,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省級森林城市。
高層級培育綠色產業,進一步推動產業重構升級。全力打造磨料磨具、云母制品、電子信息、醫藥健康四大百億產業,全力打造油茶、生豬、食品飲品、陶瓷建材四大五十億產業。力爭每年新增規模工業企業7家以上,總量超過135家。工業技改投資年均增幅20%以上。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5家以上,總量超過50家,其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5%以上。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占GDP比重提升到1.8%。農產品加工值突破100億元,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達到15家。年均新增限上商貿企業6家以上、進出口權企業3家以上。文化產業及其相關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5.5%。三次產業“145”結構基本形成。通城在全省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三類縣考核中逐年進位。
高品位建設經營城市,進一步提升主城區承載能力。全面加強規劃管理,提升主城區承載能力和服務功能。力爭到2026年,全縣高速公路達到82.8公里,一級公路達到168公里,二級公路達到367公里,基本建成“四縱三橫二環”交通圈。積極爭取常岳昌(九)鐵路過境通城,武咸城鐵向南延伸,全力推進通修高速建成通車。建成湘鄂贛毗鄰地區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商貿物流中心。全縣已列入改造范圍、條件成熟的老舊小區基本改造完成。縣城城鎮化率水平按照不低于1.3%的年增幅健康快速發展。成功創建省級園林城市。
高起點推進鄉村振興,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始終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切實消除規模性返貧風險,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力爭到2026年,全縣高標準農田面積達到28萬畝。持續建設“四好農村路”,推進水電路網氣物流等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傾斜。深入實施“擦亮小城鎮”行動,扎實推進美麗鄉村建設三年行動,持續開展鄉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抓好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繼續打造一批美麗鄉村示范點。
高標準辦好民生實事,進一步增進人民群眾福祉。每年新增財力的80%以上用于民生支出,全力辦好一批重點民生實事。將城鎮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全縣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教育質量明顯改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能力明顯提升。平安通城、法治通城建設提質增效,省級文明城市、省級平安縣城創建扎實推進。
2022年是新一屆政府的開局之年,是全面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之年。通城將以更實舉措壯大實體經濟,著力構建現代產業新支撐,以更大力度加強項目建設,聚力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動力,以更高水平推動擴容提質,傾力打造生態宜居新縣城,以更強決心推進鄉村振興,奮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以更嚴要求筑牢生態屏障,致力塑造中部綠心新形象,以更深層次實施改革創新,努力實現發展動能新突破,以更優質量保障改善民生,全力滿足人民群眾新期盼,為高質量打造中部地區綠色發展先行區而努力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