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南繼維 陳鈺)11月23日,原蘄春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陳文明攤開厚實的資料,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最近十來天,會同本地文史專家和南京大學等院校力量,忙著實地調研高山鋪戰役等紅色文化歷史,預計兩個月內將拿出全新的紅色黨建基地規劃方案,確保‘百年不過時’!”
無獨有偶,跟陳文明一樣,原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江勇擔任蘄艾產業顧問,原副縣級干部葉瑞華聯系城南指揮部、國家級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區創建......再上“一線”,成為蘄春經濟社會生活中的一抹亮色。
在蘄春縣第十六次黨代會上,“走在前列,奮進百強”(即力爭綜合實力走在全市前列和全省二類縣市前列)成為最強音,該縣錨定“一城兩區”(即李時珍中醫藥健康城,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鄉村振興示范區)發展定位,提出“五強五興”發展路徑(即強工興縣、強區興城、強農興村、強綠興文、強基興民),吹響高質量發展集結號。
針對縣鄉換屆后,一批干部因換屆、年齡結構、健康狀況等原因退出領導崗位的實際,蘄春縣創新思路舉措,改變過去退出領導崗位干部履職缺平臺、干事缺激情、到點等退休的尷尬局面,采取參與中心工作、聯系鄉村等形式,“一人一策”“量身定制”讓退出領導崗位干部“二次擇崗”,重回“一線”履職,有效調動退出領導崗位干部的積極性。
分類建立臺賬。該縣對退出領導崗位干部納入包含總量結構、特長優勢、崗位意愿、個人專業、工作意愿的“五維”數據庫集中管理,建立跟蹤聯系機制。縣委書記胡安元對本次換屆退出領導崗位的干部多次進行談心談話,11月15日專門召開縣委“四大家”主要領導參加的分工安排座談會,了解干部思想動態、解除心結障礙,讓領導干部退的舒心、干的安心。
搭建干事平臺。按照工作連續性、尊重個人意愿、人崗相適、年齡照顧“四原則”,蘄春運用“五維”數據庫,在反復研判的基礎上,打破單位崗位限制,結合全縣工作實際,對19名退出領導干部崗位的副縣級干部進行“二次分工”:安排3人在縣委、4人在縣人大、9人在縣政府、3人在縣政協工作。其中,謝先春、張立新、丁納新、胡學文等4名在65年以后的干部還參與政府常務會,發揮傳幫帶作用,深度參與鄉村振興、紅色黨建、信訪維穩、防汛防疫等中心工作。
促進事業發展。“統一領導、分級管理、合理安排、嚴管厚愛”,該縣發揮退出領導崗位干部人脈廣、經驗多、情況熟的優勢,暢通作用發揮途徑和嚴明紀律要求,并在評先樹優、表揚激勵方面予以傾斜,推動形成良好的干事創業氛圍。該縣47名在職副縣級領導干部落實“六聯”責任制,帶頭認領民生實事87件,目前已全部完成;推動7600名在職黨員常態化下沉社區(小區)開展“接單服務”,領辦實事項目3800余件。退位不褪色,在崗更盡責,形成了撬動蘄春高質量發展的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