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高度普及,數字經濟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網絡直播發展地風生水起、如火如荼,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到這個群體中來,通過吸納大批粉絲,在直播帶貨的路上賺得盆滿缽滿。然而,有部分主播受利益驅使,罔顧法律,必須要通過綜合施策來解決此類問題。
電商直播之所以容易隱匿其收入從而偷稅逃稅,有多重根源。其一,主播本人擁有淘寶店主、模特等多重身份,其關聯其他行業部門較復雜,容易將其直播帶貨收入改變成其他性質收入;其次,直播銷售額及資金模式較隱蔽,通常不對外公開,只有主播及商家自己知道,容易偽造銷售收入;再者,直播關聯主體較多較復雜,主播、商家、平臺等多頭主體利益分配不明晰,造成直播收入在征稅方面困難重重。
偷逃稅是對法律的蔑視,會損害法律權威性,破壞稅收公平原則,不利于國民經濟的發展。同時,網絡主播大多擁有大批粉絲,也給整個社會帶來不好的風氣導向,特別影響未成年人的價值觀。若持續放任直播偷稅漏稅不管,所衍生的逃稅黑洞將吸引更多的人鋌而走險,造成電商行業的投機化,加劇市場的不公平性,阻礙行業的良性發展。
好在事物發展具有兩面性,互聯網的發展雖然帶來了很多弊端,但也促進了大數據技術在稅收領域的運用越發廣泛,企業和個人采取各種方式隱匿、改變收入偷逃稅款也變得越來越困難。稅務部門運用大數據實現信息系統自動提取數據,加大了文娛領域從業人員稅收征管力度,將各種容易被隱形、被忽視的灰色稅收置于“天眼”監管之下,直播灰色收入不再隱形,有利于電商直播行業良性長遠發展。但是,在此基礎上,數據庫還應該與征信、誠信體系等互通起來,將多次偷逃稅的直播企業和個人加入黑名單,形成對企業和個人的道德約束,倒逼直播行業良性發展,維護消費者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公正法治。
電商直播并非法外之地,監管的這只手應該握的更牢,用法律和技術控制企業和個人的紅線,只有在法治監管的陽光下運行,網絡直播才能走得長遠,走得踏實。
稿源:荊楚網
作者:席夢喬(宜昌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