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清華貧困生的“樹洞”獨白在網上刷屏,該生在生活捉襟見肘,始終保持一顆向上的心態。通過干凈、陽光的文字,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有規劃、有毅力、懂得感恩、樂觀、智慧、自立自強的有為青年,他描述了最初每天消費十塊錢的生存技巧、后來兼職補貼日常開銷的歷程,及工作后資助4名家鄉希望小學的孩子,完美詮釋了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2021年的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運動員蘇炳添在男子100米半決賽中以9.83秒刷新亞洲紀錄,成為第一位在世界大賽中贏得男子短跑獎牌的中國運動員,創造了亞洲選手在這個項目中的最好成績,這不僅是中國的驕傲,更是亞洲的驕傲。蘇炳添賽后采訪說到“完成了夢想”,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讓他在賽道上不斷進步,成全了蘇炳添的夢,也成全了亞洲人的“飛人夢”。
自強不息作為一種優秀品質,不僅使個人實現夢想、改變命運,更敦促著我國科技不斷進步。11月8日,神舟十三號航天員乘組圓滿完成首次出艙活動全部既定任務,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全國人民為之歡呼。從“聶海勝再次‘飛天’”到“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出艙”,關于航空的新聞數次登上熱搜榜,牽動著網友的心。我國的航天事業起步于1956年,至今走過了65個年頭,中國航天事業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進了科技強國建設。
自強不息更是國家長足發展的精神動力。十九屆六中全會成功閉幕,大會回顧了一百年來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而不懈奮斗的光輝歷程。回望新中國的發展史,一路走來,我們靠的是自強不息的堅毅與勇敢,智慧和團結讓我們擰成一股繩,成為推進祖國發展的堅強力量。從最初的“一人出征”到今年東京奧運會中國奧運健兒為國摘得38枚金牌,從“弱國無外交”到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從新中國成立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國一步一個腳印,走得更快,走得更穩。
當前正值“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的關鍵節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更需要自強不息的精神激勵我們砥礪奮進。自強不息是刻在中華兒女骨血中的精神傳承,是中華民族繁榮昌盛的歷史底蘊。“我們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里,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新的征程里,我們更加團結,將無數力量凝結在一起,推動社會進步、國家發展。現在當五星紅旗冉冉升起,當紅色光芒照耀大地,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我是龍的傳人”。
稿源:荊楚網
作者:趙佩云(襄陽保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