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互聯網之都,移動支付、電子商務等一張張杭州的消費金名片不斷涌現,同時“放心消費”也成為了重中之重。本報聯合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組建了杭州第一支由社會力量加入的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隊,不斷吸納大學生、律師、專家等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其中,讓杭州用“金嗓子”把“放心消費”喊得更加響亮。
昨天,本報和市消保委組建了消費維權專家團,對志愿者進行了現場培訓,后續這些大學生還將加入到市消保委開展的消費調查、消費暗訪、消費征集等服務活動中。現場,我們還就大學生對金融消費的了解程度展開了問卷調查。
95.8%大學生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存在風險
大學生對金融消費的了解程度有多少?大學生一般會買什么金融產品?昨天的活動現場發出150份大學生調查問卷,調查人群主要面向浙江財經大學工商本科學生,問卷內容涵蓋大學生經濟來源情況、日常支出分配以及金融產品購買情況等,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金融消費情況,有針對性地保護大學生相關權益。
本次調查主體以浙江財經大學管理類和經濟類學生為主,男女比例為1∶3。調查問卷顯示,70%的大學生生活費來源于家庭或他人補給,27.8%的大學生日常也會從兼職中獲取收益。當前,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在2000~3000元區間內,占比為52.4%,有10.3%的大學生生活費會超過3000元,其余為2000元以下。
在消費金額分配上,大學生普遍以飲食消費、日常交際、服裝及美容為主。超50%的大學生每個月會做好消費計劃,但允許自己的消費計劃有出入,僅有6.6%的大學生會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另外有39.6%沒有計劃,但消費時會考量承受范圍。
針對金融消費知識領域,絕大多數大學生會主動學習金融相關知識,同時對個人理財、股票、債券的學習興趣相對較強。日常中,主要通過學校開設金融相關課程和互聯網自學獲取金融知識。調查顯示,當前銀行APP、余額寶、花唄和財付通(微信)是大學生主要使用的金融產品,而在購買金融產品時,主要考慮收益,支付時可以得到的優惠和折扣和理財管理便捷程度,占比分別為65%、35%、33%。事實上,95.8%大學生認為互聯網金融產品存在風險,主要風險原因大多數存在賬號、資金被盜的風險,無相關政府部門保障和承諾等。
放心消費新窗口、踐行公益新平臺、消費維權新渠道
放心消費全民參與,此前,本報聯合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一同,經過前期篩選、評定,選定了一系列在杭高校、知名律所、行業專家等,擬籌建杭州市消費維權志愿者總隊,并通過設立分隊的形式,組建更多的社會力量加入到杭州的消費維權工作中,全面打造“放心消費在杭州”。
浙江財經大學支隊正是杭州首個大學生力量的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支隊。對此,浙江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學院(MBA學院)黨委副書記吳玻表示:“作為杭州首個大學生力量的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支隊,我們感到非常榮幸。事實上,大學生參與到放心消費的活動中來,不僅是服務者的身份,更是踐行者,而再想來,大學生本身就是消費者,也是放心消費的參與者。這樣的方式,不僅能讓大學生提升自我的放心消費意識,也能讓大學生踐行更多社會責任,參與到營造放心消費的大環境中。我認為這十分有意義。”
對此,杭州市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秘書長陳兆波表示:“我們組建以大學生力量為主的消費維權志愿者服務隊的初衷就是希望能讓更多的大學生也能參與到放心消費環境的營造中來,這不僅是為放心消費意識營造打造了新的窗口,同時也讓大學生更早地進入到社會責任的踐行中來,讓履行社會責任有了新的平臺,更是讓大學生消費維權有了新的渠道,提高消費意識同時,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力量幫助到身邊的更多人。這也是實現了政府部門、校方和社會的三方共贏。”
(通訊員 劉麗芳 記者 汪曉筠 周佳麗 張宇帆 實習記者 蘇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