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不少家長輔導熊孩子寫作業崩潰的視頻頻頻走紅,引起家長朋友們廣泛共情。“雙減”政策實施已有數月,關于如何切實落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學生校外培訓負擔,全國各地根據政策要求,相繼出臺了具體落實措施。這些創新舉措,為落實“雙減”政策,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強化學校育人主體地位,改進課堂教學,優化作業設計,科學、有效實施課后服務提供了有力保障。
實際上,“雙減”政策落地并非字面上理解的一昧的做減法,更重要的是將作業優化,聚力到提質增效上。譬如,上海相關措施方案指出要“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作業”;廣州市教育局針對作業布置頒發了《工作指引》,其中表述“書面作業要根據學生興趣特征、學習能力的差異分層進階,即設計成基礎題、提升題、拓展題”……目前,作業改革的目標已經清晰化,重數量、輕質量、機械化的“大鍋”作業模式將逐步被打破,分層化、彈性化、個性化的自助作業模式將成為作業改革的新目標。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讓作業分層優化。班級是最小的教學單元,一個班級同樣的教師執教,不同的學生間存在差異性,對于傳授的相同知識,有的學生難以消化,有的學生難以飽腹,有的學生需要反復強化,有的學生則能夠馬上舉一反三。作業分層化,使作業練習有了針對性和層次性,這種能針對不同學生學習水平的“基礎—提升—拓展”模式,能夠充分尊重并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化發展。
關注學生發展差異,給作業加點彈力。當前,雙減政策落地,在“減”的同時也要做好一道特殊的“加法”。在作業練習分層優化之上,還要加點彈力,加點針對性、梯度性和可選擇性,作業有了彈性,有基礎題、提升題、拓展題可供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就能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的課業負擔才能實現雖添實減的效果。
促進學生多元發展,需要作業個性化。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必然存在差異,對此,教育應多元化,揚長避短,促進每位學生發揮其優勢和天賦。過去的作業題只是題,形式單一,然而隨著社會發展進步,作業的形式和內容也更具個性,線上線下結合,競賽式和動手實踐類的作業也日益增多,這部分作業就是在分層彈性的基礎上更加個性化的作業,對此,不僅要給予肯定,同時也要多加鼓勵,促使學生多元化發展。
“雙減”政策落地,過去費時又無溫故知新效果的作業,一定要減,同時應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的作業,打破作業“大鍋飯”,真正減輕孩子課業負擔又保障學生健康快樂的學習。
稿源:荊楚網
作者:王雪瑤(武漢新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