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湖北日報報道,今年“萬村數字農家書屋建設”項目被列為湖北“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十大惠民、四項關愛”實事項目。湖北圍繞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建設的要求,瞄準新時代新農民的現實需要,推進數字農家書屋建設,推動農家書屋深化改革創新、提升服務效能。
自2007年試點以來,湖北農家書屋建設不斷提速,如今村村有書屋,書香滿荊楚。通過農家書屋這一惠民工程,基本解決了廣大農民“買書難、借書難、讀書難”的問題。農家書屋建設初衷是打造成提升農民文化素質的“加油站”,架設起鄉村文化振興的“指南針”,那么,如何讓農家書屋“活起來”“火起來”,那就要緊跟時代發展,摸清群眾需求,提升服務效能,切實讓書香飄蕩在田間地頭,深入群眾心坎里。
不斷提升管理水平,讓農家書屋真正成為群眾學習好去處。農家書屋姓“農”,應該飽含濃濃的泥土氣息,管理上應更接地氣。在選擇圖書方面,應符合農民口味,尤其是要照顧到農民文化層次較低的實際,就需有人指導 。譬如,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鎮開展“閱動鄉村”活動,以夜校的形式,把退休教師組織起來,為村民講國學和經典,打造閱讀陣地。此外,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志愿活動,提升農家書屋的吸引力,讓群眾念著想著書屋,來了不僅有書可讀,有人引領、有人輔導、有人答疑,還可以通過參加活動,增進鄰里鄉親,豐富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氣質。
緊跟時代發展脈搏,推進數字農家書屋建設,讓“云端”書香浸潤農家。隨著農村網絡普及率不斷提升,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不僅中青年農民朋友可以通過網絡,通過手機閱讀,老年人也慢慢加入到“聽”電子書的過程。此外,不少鄉村農家書屋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相結合,打造“不打烊”的鄉村文化服務平臺,通過可視化平臺實時了解各村農家書屋的開放、閱讀情況,并能與管理員暢聊。譬如,截至目前,湖北數字農家書屋配備電子圖書7萬多冊、有聲讀物3萬多集,涵蓋教育教學、軍事政治、農林牧漁、法律法規、文學藝術、經典名著等10多個方面,與廣大群眾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給居民提供了“精神食糧”,數字農家書屋正成為鄉村振興過程中的一道生動風景。
農家書屋要發揮作用,關鍵在于讓群眾腦袋與口袋都富起來。無論是實體的農家書屋還是數字化農家書屋,最關鍵的是讓群眾有好書可讀精神富足,能學到知識提升生活水平。就如同潛江市周磯街道辦事處福康村村民何良祥在湖北日報感言:“數字農家書屋是“好幫手”。我照著從書上學來的種植、噴藥等方法種菜,今年上半年,種的大棚蔬菜產量提高了兩成,品相和口感都不錯,在菜場上很搶手。”切實通過推進農家書屋建設,群眾實實在在獲益,就會自發成為農村書屋的代言人。農村書屋無論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關鍵是要用心,這個連接群眾的媒介要切實發揮效能,離不開村干部出謀劃策,離不開鄉賢支持,聚集一切力量,合力推動農村書屋更好發展。
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要有風吹麥浪,更要書香萬里。作為公共文化惠民工程之一,農家書屋是開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更是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平臺。改革創新持續在路上,當前各地還需要進一步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文化氛圍,切實把農家書屋盤活,把鄉村文化盤火,讓科技文化的源頭活水悄悄滋潤農民的心田,助力鄉村振興,一方小小農家書屋定能大有作為。
稿源:荊楚網
作者:馮學海(武漢新洲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