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5G技術的逐漸成熟,數字革命已深入生活的方方面面,它將對鄉村治理、農業現代化帶來哪些變革?請跟記者一起走進農博會數字鄉村發展大會現場,看看科技如何為鄉村賦能。
鄉村治理有了“智慧大腦”
“村里人員車輛進出、河湖水質情況,看得一清二楚。”在中國電信農業農村監管展臺前,電信工作人員介紹,5G數字技術監控平臺如同“鄉村大腦”一般,工作人員在辦公室隨時查看村里重點路段、路口有哪些車輛進出,出現交通事故、安全意外情況等。
鄉村人居環境也有了“管家”。利用該監控平臺,在手機上就可查看哪個路段有垃圾,哪個地段有污水,哪個河段水質變差,都可及時處理。
安全是鄉村治理最重要的一環。利用該監管系統,在重點溺水河段、易發生火情點,安裝智能感知裝備,出現溺水情況、火災等緊急情況,系統自動報警。
江陵縣郝穴鎮顏閘村是全國數字化鄉村建設首批試點,由湖北省智慧農業有限公司建設的數字鄉村一張圖平臺通過省級驗收。利用數字鄉村一張圖,村里哪里路燈壞了、哪家門外有垃圾等,可及時處理。疫情防控期間,哪有人員聚集,可隨時喊話。“有了‘數字鄉村’一張圖后,村務管理更規范,村里安全性和顏值都提高了。”村支書魯永仕說。
隨著鄉村游的興起,個別景區出現如廁難,如何科學配置廁位?電信部門推出的智慧廁所引導系統,利用智能感知技術,可監測廁所客流量、男廁女廁使用率,以便更科學有效地設置男女廁位比例,同時還可適時感知廁紙多少、積水情況,有效提高廁所管理效率。目前,該系統已在一些景區、商超應用。
此外,利用數字技術,還可精準監測脫貧戶情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促進鄉村振興。在數字鄉村中國移動展臺前,工作人員介紹,利用防貧返貧監測系統,脫貧戶、突發困難戶、邊緣脫貧戶的情況一看便知。
坐在家中能養魚種地
走近中國聯通智慧農業示范點展臺,武漢東西湖區智慧農業基地運營平臺讓人眼前一亮。
工作人員介紹,去年10月,省農業農村廳、東西湖區農業農村局、湖北聯通聯合打造400多畝東西湖區省級智慧農業基地,項目總投資超960萬元,今年3月份投入運行。該基地以葡萄、苗圃產業為基礎,充分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先進技術,構建統一的數字農業云平臺智慧系統。基地內安裝了智能氣象站、智能墑情儀、高清監控攝像頭、水肥一體機、泵房臥式離心泵等設備,這些設備數據能實時傳輸到數字農業云平臺智慧系統,及時反饋到農戶手中。通過手機能遙控農田灌溉、控制大棚溫度和濕度,當土壤濕度低于70%的黃色預警點后,種植戶只需在手機上打開“水閥”,隨即大棚內埋于地面的管道開始運行,為土壤補充水分,省時省力又省成本。
在平臺上,農戶還可以根據葡萄的購買地點等信息,了解自己產品的銷量和消費者購買意向。“以往的葡萄都是經由批發商銷往各地,農戶并不知道消費者的反饋。”工作人員介紹,通過平臺掌握了銷售數據以及消費者反饋后,農戶就能在下一季的種植上改進口感,做到精細化種植。
在顏閘村數字鄉村草莓大棚內,傳感器實時將草莓根處的土壤溫度、濕度、土壤PH值等數據,傳到數據箱,再傳到“數字鄉村”平臺上。通過手機,坐在家里,就知道大棚溫度高低、是否需要澆水等,非常方便。
點點手機不僅能種地,還可以養魚。智慧水產展臺展出的智能投料機,既可遠程投餌料,又可定時投餌料,投料多少等都可以手機上操作。新推出的智能溶氧儀系統,當魚池氧氣含量低時,就可自動報警,并開機增氧,防止出現魚塘缺氧翻塘的情況。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祝華 通訊員 張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