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磊 黃偉
“刷屏了!刷屏了!”
太火了!1000多網友留言為廣水打call。
“體操之鄉”仙桃,“10萬+”了。
“學霸”宜都,6小時不到就頂破了微信平臺“10萬+”的天花板了!
10月13日起,湖北日報微信公眾號推出“縣(市、區)委書記全媒體縱橫談”系列,反響強烈,點贊留言爆棚、刷屏朋友圈。一條條加載視頻、圖片、文字,獨具地方特色的融媒報道,形成持續刷屏效應,火爆至今。截至目前,湖北日報微信共推出59篇縣(市、區)委書記訪談,其中“10萬+”作品已達32篇。
縣(市、區)委書記們為何這么火?一組聚焦縣域發展的訪談報道是如何做“出圈”的?
標題夠“靚” 特色夠“特”
縣(市、區)委書記訪談微信,通過擦靚標題、突出特色,挖掘真正有價值、有吸引力的“料”,沖擊爆款。
從訪談“金句”中找靈感。微信編輯和湖北日報分社記者們緊密對接,反復溝通,打磨提煉。比如崇陽篇,從訪談“金句”中提煉新聞點,確定標題為《這位縣委書記說:當好武漢的“小兄弟”!》,簡潔有力,突出了崇陽對自身發展的定位。
從各地的地域特色入手做標題。膾炙人口的《靜夜思》是李白在廣水寫下的。廣水篇抓住這個點,把詩做進了標題,結合廣水市委書記楊光勝說要沖刺“百強”這個目標,確定標題為《李白寫“床前明月光”的地方,市委書記說要沖刺“百強”!》。
仙桃篇,我們突出了一個“桃”字,一語雙關。“桃”既是仙桃的“桃”,又是發展目標,即“入圈全國50強縣市”,再結合仙桃“體操之鄉”特色,制定了標題《亞洲唯一“體操之鄉”,要跳起摘這個“桃”!》。
融得夠“深” 分量夠“重”
每一篇縣(市、區)委書記訪談微信,都分量十足。一是內容厚重,微信文字內容分訪談主體、個性問答和民生福利三大部分,既有深度,又有個性特色,還有民生關注;二是形式豐富,融媒特色鮮明,每條微信都配發兩段視頻,一條中長視頻,一條短視頻。
我們為每位書記剪輯了一段40分鐘左右的長視頻,又將這段長視頻剪輯成“精華版”,時長15分鐘左右,插入到微信文章頁內,集納播出書記訪談中的精彩內容,充分展示書記們的金句。
我們還特別邀請每位縣(市、區)委書記錄制了一段10多秒的短視頻,首發于湖北日報微信視頻號,同時插入微信文章頁面,實現了雙向引流。多條短視頻在視頻號成為爆款,播放量高達100萬+。
縣(市、區)委書記用心用情“吆喝”,個性化的語言十分吸睛,深受網友喜愛。
羅田縣委書記郝愛芳說:“羅田是一個讓您記住鄉愁的地方,是一個回得去的老家。”
荊門市掇刀區委書記周俊杰說:“歡迎您來,開著‘坦克車’、駕著‘長城炮’,還有新能源電池為您的事業充電賦能!”
恩施市委書記蘇勇說,恩施,這里是潛力無限的“硒望”地,是魂牽夢繞的“土苗”城,是“東方情人節”的發源地,是“中國人一生必去的地方”!
這些視頻的制作十分不易,為突出不同地方的個性,訪談視頻要根據書記談到的內容,加入各種資料元素。為確保視頻的豐富性,各地宣傳部門帶來的視頻素材,少的幾個G,多的達100多G,數十段內容涉及縣域發展的方方面面。剪輯視頻過程中,為精益求精,一段視頻往往要修改多遍甚至數十遍。
速度夠“快” 網友夠“燃”
幾乎每一篇縣(市、區)委書記訪談微信文案,在當地都產生刷屏效應。
宣恩,地處我省西南邊陲,全縣常住人口20余萬人。宣恩篇《仙山貢水之地,這位書記的“宣言”火了!》發布后,一天之內沖上“10萬+”。當地網友感嘆,這篇微信太火了,身邊朋友幾乎人人都在轉發分享。“景城一體,主客共享,祝宣恩發展越來越好!”“學成之后,回來建設宣恩,為宣恩的發展出一份力!”“生活工作在景區,幸福指數不用提;仙山貢水助發展,文旅融合主客喜。”網友們紛紛留言,為當地發展打call,喜悅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宜昌各縣市區訪談微信,篇篇“10萬+”。宜昌記者站記者說:“比的不是‘10萬+’,而是到‘10萬+’的速度!”宜都篇《“絕不能躺在功勞簿上吃老本!”百強宜都要沖破“天花板”》引發強烈反響,不到6個小時,閱讀量達到“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