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榮彬)樊城自古繁華,素來商賈云集,有“南船北馬,七省通衢”之美譽。進入21世紀,作為湖北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陽的中心城區,已然是襄陽市的經濟、交通、信息、物流中心,更在各方多年的共同努力下,義務教育成績斐然,辦學水平名列省、市前列,享有“學在樊城”的美譽,成為蜚聲襄江兩岸的教育高地,吸納了周邊大批的教育移民來樊,成為了樊城區喜迎八方賓客、推動城市發展的一張亮麗的招商名片!
教育的發展與蝶變,從來都不是單一而孤立的,都是與國家民族的發展緊密相連,時刻同頻共振。樊城,經歷了上世紀末的“普九”驗收,哪怕后來的高位通過驗收,也只是滿足了人民群眾“有學上”的基本教育需求;而進入21世紀尤其新時代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與進步,供給側改革,新農村建設,鄉村振興戰略,城鎮化與新城建,中央和國家的改革方案,從頂層高端設計到緊鑼密鼓不斷推進。而樊城的教育,也開始轉向“上好學”,從點位為主的“薄弱學校改造”到次第鋪開的“全面改薄”,從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再到農村新教師新機制,逐一的在“城鄉教育一體化,教育技術現代化”的指導思想下,拉開了新世紀、新時代發展進步的大幕,書寫著教育隨國運發展,向上向善,起舞弄清影、福蔭我子孫的艱難蝶變與豪情壯志!
緣起于滯后而窘迫的教育資源
2018年5月中旬的一天,樊城區委組織部召集部分“兩代表一委員”召開座談會,就貫徹“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暨開展“為民服務解難題”進行專題調研。時任萬戶小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的賈全勝在會上,以掌握的大量詳實的一手數據,細致分析了樊城現有中小學的生均校園面積、生均建筑面積、生均運動面積以及師生比、大班額現狀,再加上近五年來每年8月的招生季都能凈增1000名左右外來學生(約等于新增一所中等規模的中小學校)的客觀現實,再來比對國家、省市的相關教育標準,參照外省市、縣、區的有效經驗做法,既擺出作為中心城區,中小學教育資源建設滯后而窘迫,數年來一直告急叫渴,缺校舍、缺教室、缺教師的事實,又提出在政府進一步加大人、財、物等投入的基礎上,還可以同步在現有中心城區的中小學進行部分資源置換,把校園內一些房齡超過20年甚至30年的老舊住宅樓,拆除騰退出來,化過去的教學、運動、住宅“三區分設”為“兩區并立”,從而部分解決中心城區教育資源緊張,教育用地嚴重不足的問題。
時任樊城區教育局長王建林,作為市人大代表,也聯合一些教育屆的代表們,針對這一問題向市人大會提出相關議案,建議必須盡快著手解決中心城區的教育資源極度緊張問題。他說,“這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利益,關系著教育發展方向的問題,也關系著我們黨為人民服務、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能否得到貫徹,以及黨委政府與人民群眾血肉聯系的形象塑造!”
2018年12月12日,經過市區兩級黨委、政府的反復調研、實地考察及聽取各方意見及建議,在政策分析、規劃立項、資金來源、人員安置、市場預估等方方面面的統籌謀劃下,《關于樊城七里橋(教育)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的決定》(樊政發〔2018〕19號)正式出臺并公開發布。決定對樊城七里橋(教育)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國有土地上的房屋、構筑物、附屬設施實施征收,房屋征收范圍:市第20中學、市第24中學、市第35中學、市第38中學、市實驗中學、大慶路小學、人民路小學、長征路小學、長虹路小學等學校校園內的教職工住宅樓,上述范圍內的房屋、構筑物及附屬設施(規劃予以保留的除外)需全部征收。
大幕已然拉開,攻堅悄然進行!
“我擔責,堅決完成任務!”
征遷,這種直面每一個家庭、每一位活生生個體生命的群眾工作,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并不好開展。誠然,外遷校園內的教師住宅樓,既能夠騰退提供更多的教育用地,造福子孫后代,還能夠改善原有住戶的居住條件,應該是利國利民的好事才對呀。但好事多磨,而眾口也實在難調。
樊城教育片區的房屋征收補償簽約期限原定為80天,自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簽約開始之日2019年8月23日起至2019年11月12日止,要求征收范圍內的被征收人必須履行簽約及搬遷義務。然而,相關數據顯示,截至到2021年9月30號,教育片區9所項目學校總計578戶被征遷戶,共計完成簽約540戶,其中有4所項目學校全部清零,剩下5所項目學校總共還有38戶還沒有簽約!
時不我待,機不可失。在國家棚戶區改造新政的窗口期即將關閉的最后一刻,再抓不住機遇、趕不上政策,那么之前兩年來所做的全部工作將化為泡影,而且會遺留下很大的亂尾,難以收拾。樊城新一屆區委區政府領導以極大的政治勇氣和極強的政治擔當,潛心謀劃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著力破解市民外遷及城市空心化難題,努力提升中心城區建設水平和轄區居民生活幸福指數,從棚改及重點城建項目破局,大力推進各項目落實、落地,下決心策劃、推動全區棚改暨重點項目征遷清零“百日攻堅”行動,時間為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31日。
樊城教育聞風而動,號令而行。區教育局黨委積極行動,拿出了百倍的信心、千倍的決心和細致周密的安排部署,迅速出臺了《樊城教育片區棚改項目征遷清零“百日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成立“百日攻堅”領導小組,局黨委書記、局長王建林親自擔任組長,副局長齊光偉任副組長,具體主抓“百日攻堅”行動,李柏松任“百日攻堅”突擊隊隊長,各項目學校校長是第一責任人,積極整合、配強專兼職征遷干部隊伍,逐步細化簽約、倒房、供地三大工作職責與人員分工,通過“路線圖”先行、“時間表”推動、“監督閥”擰緊的方式,督促干部責任上肩,靠前指揮。
王建林,總覽教育片區項目征遷全局工作,既抓大,也謀小。抓大,他從整個項目建設的全局出發,拿出有力舉措,分別召開了教育片區各項目學校清零獎懲規定及任務認領推動會議、教育片區拆除已征收房屋及新簽訂住戶的倒房統籌安排工作專題會議、教育片區同步配合征遷進度的安全維穩專題會議等,力爭推動項目進度進程,提前完成區委、區政府征遷清零“百日攻堅”重任。謀小,他還親自參與教育片區存量最大的20中學征遷對象分析研判專題會,并一桿子捅到底,能夠說出每一位頑固征遷戶的具體情況,積極建議一線征遷干部把握好火候、掌握好技巧,并最終拍板敲定最大的幾家“釘子戶”的動遷策略!
作為具體主抓“百日攻堅”行動的時任副局長的齊光偉,同時還是項目學校第35中的校長。在“百日攻堅”行動中,他既是指揮員,更是戰斗員;既是謀篇布局者,也是征遷包保責任人。“局黨委責成我具體抓征遷工作,我要對教育片區的征遷負總責;作為35中校長,還剩下2戶未簽約戶,我也是具體包保責任人。”齊光偉數次在推進會上,自我加壓“自己屁股都沒有搽干凈,也就沒臉說人家!”因此,他狠下決心,既指派專人,多做思想工作;也加派人手,以拆促簽。雷霆雨露,兩手都抓兩手都硬。最終迅速完成了35中的簽約清零、倒房供地任務,為教育片區征遷攻堅做了很好的表率!
局機關包保學校領導劉學寨,多次深入大慶路小學,直面學校僅剩下的2戶征遷對象,靠前指揮,深入征遷家庭,多方做工作;局機關干部賈向飛、杜道兵、潤江濤、張杰坤、江毅等,積極主動報名,在本職工作之余,同時參與做征遷戶工作。20中學的書記校長雷俊,大慶路小學的書記校長李曉蕊等學校包保責任人,也都主動責任上肩,一直沖鋒在征遷一線,直面征遷釘子戶,不回避矛盾與困難,做細致耐心的思想工作。
攻堅克難的征遷專干“尖刀班”
當初為集約資源,區教育局從各基層學校抽調了一批政治素養過硬、政策覺悟較高、肯吃苦耐勞、能沖鋒打硬仗、善于克難攻堅的干部教師,組建了樊城區教育局征遷辦公室這個臨時機構。數年過去了,當初倉促間組建的這支征遷干部隊伍已經取得了驕人的業績,被譽為樊城教育戰線的“征遷鐵軍”、“攻堅尖刀班”。他們中有的頭發花白,已臨近退休,如征遷干部劉寶全,仍然東家進西家出的忙碌在征遷一線;有的身兼數職,如征遷干部張志忠,在三尺講臺與征遷一線切換自如、無縫對接。這群人里面,胡旭東干的時間最長,征遷跨度已歷十年,從最初薄弱學校改造項目的征遷,到之后的樊西八大市場外遷中的白鶴市場攻堅,再到近幾年的全區重點城建項目,無不閃現著老胡的身影。他們,用自己的奉獻和汗水,譜寫了一曲動人的征遷協奏曲!
王璐,30歲出頭,是樊城教育征遷鐵軍里年齡最小的、也是唯二的女同志。面對筆者初次見面而略顯驚訝的表情,王璐一甩齊耳的短發,一臉自豪的說“叫我征遷小姐姐”!
從原本坐辦公室的局機關干部,到跑東家串西家的征遷干部;從專業的教育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報道,到瑣碎、勞累、容易得罪人的社會群眾工作,王璐也經歷了從乖乖女到女漢子的蛻變,經過了過去面對冷眼白眼甚至唾面而棄的內心痛苦的煎熬,到現在坦然面對、笑臉相迎、真誠服務的內心強大、順意歡暢的人生態度。她說,“這要得益于我的媽媽給我的開導!”原來,王璐的媽媽多年前是一位計生工作者。在那個實行計劃生育的年代里,王媽媽工作中也一樣經歷了許多的不理解。所以,今天的王璐很自豪,“媽媽從事的計生工作,是上個世紀天下第一難的社會工作;我現在干的征遷工作,是新世紀的天下第一難!這一棒,我一定要接好班,干出個樣子來!”
在大慶路小學60多歲的征遷戶劉以成的包保工作中,就是王璐以她女性特有的柔情和細膩,在多方工作合力之下,打破了20多年老上訪戶劉以成內心最后的堅冰。一句“劉叔,你跟我的父親一樣大。如果我的父親一輩子都耗在慪氣上訪上面,而把日子過的這么落魄、失意,人生灰暗,親情冷漠,我肯定會心疼的!”瞬間破防,讓劉以成一時愣住,繼而淚流如注。之后半天之內,劉以成同意進屋評估并隨后利索成功簽約,大慶路小學至此全部清零。
如琢如磨,服務群眾,三個“千萬”顯身手
征收工作人員全部實行“掛圖作戰”、“動態監督”。在教育片區征遷工作聯絡群里,每個人的日工作量都是“一日一公布、一日一考評”,每天下午5點前上報當天工作進展的情況,激勵先進鞭策落后。他們針對各校簽約進度、存在的突出問題以及不同住戶的不同情況,及時抱團集智,召開“諸葛亮碰頭會”,開展“頭腦風暴”,做好《未簽約征遷戶心理歸因分析》,進一步細化應對方案,按照具體到戶,包保到人,落實到天,一戶一案,一抓到底的原則采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對項目征收工作實施強力攻堅。
搞征遷工作既要講政策,還要講感情,兩者要有機結合。他們多措并舉,打好征遷工作中的各種“感情牌”,親人、親戚、好朋友、好鄰居、老領導、老上級、老同學、老同事,摸清情況,善用奇招。同時還要靈活運用政策維護群眾的合法利益。如對戶主去世、繼承無糾紛的征遷戶,征遷干部積極與上級及有關部門及時溝通,減免部分流程、費用。各校征遷小組積極配合政府各項工作,聯合評估、財政、審計、信訪、公證以及城建、城投、銀行、法律等多部門,盡全力為征遷戶服務。
20中一位已去世的老教師唐士成,有6個子女,征遷公告貼出后,原本親密的親情也經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原本清晰的房屋產權也因此變得復雜而多變,最后經由法院判決,一個房本分割成了8個房本,產權最少的僅有1.6%。這給征遷工作專班造成了極大的干擾。20中征遷干部肖斌說,“拆遷工作再難,我們拿出三個‘千萬’都會迎刃而解,千言萬語感化人、千辛萬苦去努力、千方百計去成功。”他們打了不下100次電話,跑了不下30趟,最終,把8個房本收齊,由老唐家各方都信任的第三人與20中學共同代為保全簽約后領到的征遷補償款,等老唐家后續官司及財產分割到位后再來公證領取。
“雖然看見了人性的丑陋,但我依然相信人性的美好!”“這是中國最好的老百姓!”
應該說,本次納入教育片區棚戶區改造項目的學校,都是在樊城辦學成績斐然、聲名鵲起的知名學校。絕大多數的校內被征遷戶都是有素質、有覺悟的,能夠理解并支持黨委政府的征遷工作,為教育發展讓路,為子孫后代祈福。但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也有那么1家未簽約戶,本身還是吃財政飯的體制內干部,甚至前兩年自己也從事過征遷工作,在長達2個月的時間里,以各種借口、托詞軟抵硬抗,就是企圖獲得更大的利益,總認為抵抗到最后,肯定有強于他人的收益,直到征遷組不得不在各方面都依法依規依程序啟動強拆程序,把蓋有政府大印和標注公文號的《房屋征收補償決定書》遞交到面前那一刻,才算是最終放棄了不切實際的妄想,又怕因強行征收削減相關獎勵收入,才不情不愿的簽約了事。
一位不愿透漏姓名的征遷干部說,“哈!搞征遷面對千家萬戶,直面各色人等,見識到種種人性的扭曲與丑陋。利益面前,有些人,真經不起考驗!但我們也更多遇見人性閃耀著善良的光芒。相對比之下,我仍然愿意相信人性的美好!”
作為整個教育片區未簽約戶體量最大的20中學,還剩下整整28戶,要在2個月內要完成清零任務。一時間,20中校長、黨總支書記雷俊等一班人壓力山大。眾所周知,第20中學,是樊城區教育教學質量最好的名校之一。所以,以購買學區房名義買下20中教師住宅樓的所謂“外人”也不在少數。除了校內的在崗教師、退休老教師,還有12戶是外賣征遷戶。而且2年來積壓到最后的未簽約戶,有不少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啊!這個工作怕是不太好做哇!其中校園里最后購買、價格最高的賀姓征遷戶,最后簽約時,60余歲的賀老漢從老河口鄉下趕來,看見與購房款相差近40萬的征遷補償款時候,老人一邊默默流淚,一邊還在做兒子的工作“兒子,這是國家的大政方針,是為了城市還有學校更好的發展,何況學校也給了咱們的學區房指標保證。那就……簽了吧~~”征遷干部肖斌說,看見賀老漢黢黑臉龐上老淚縱橫,聽見賀老漢深明大義的肺腑之言,“我真的從內心里感謝這些淳樸厚道的老百姓。這是中國最好的老百姓!”
“核武器必須要有,威懾一定要在,哪怕不用它!也最好爭取不用!”
樊城區教育局長齊光偉告訴我們,在教育片區的征遷專項工作中,作為指揮層面,我們一開始就做了充分的思想建設,確定了“一二三”的工作思路。
“一”是一定要如期,最好提前完成征遷清零任務,這個絕不能動搖,我們對上對下都立了軍令狀的。
“二”則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既要想盡辦法措施力促愉悅簽約,又要做好依法依規依程序強制征收的準備。強拆就如同原子彈,核威懾必須要有,哪怕用不上它!我們教育片區的征遷,做思想工作正是我們老師的強項,也最好不用上它!二還有層意思,局里立下“軍令狀”,掛出“招賢榜”,嚴格獎懲制度,對在征遷工作中“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加大下一步提拔使用的權重比;對在規定時間節點未能完成任務的包保干部和第一責任人,啟動問責程序,實行第一次誡勉談話、第二次下崗專職、第三次組織處理直至調整工作崗位等具體措施。同時,對枉顧政策、惡意拒簽、拒不支持征遷工作的樊城在崗在冊及退休教師,也拿出了具體的處理意見。一開始就出臺了兩個文件《區教育局黨委關于對教育片區征遷工作中工作拖拉、未能按時完成清零任務的包保責任人的處理意見的決定》、《區教育局關于對調整部分教師(含已退休)工作崗位及相關政策執行的決定》。
“三”則是從教育局征遷指揮部領導干部、各項目學校包保責任人,再到征遷戶具體包保干部,大家心往一塊想,勁兒往一塊兒使,強化使命擔當,重在服務為民,相互鼓舞,相互幫扶,也相互監督督促,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精準施策,定向發力,靶向取勝。
教育片區征遷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李柏松說,“上下同欲者勝”,正是因為教育片區征遷干部層層傳導壓力,要求征遷鐵軍以昂揚的斗志、飽滿的精神、多角度多層次的謀略與技巧,甚至洞悉人情世故的老辣,加之更加以服務于征遷戶的熱誠,才能夠最終做到教育片區全部578戶征遷戶,在11月23日全部簽約清零,而且沒有一家實施強拆,同時還基本消弭了未來可能存在的上訪隱患,既宣傳了樊城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又統籌謀劃推動樊城教育發展的大局。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樊城教育片區的征遷已經階段性結束,但樊城教育的征程,還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