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工作的意見》,部署在北京、上海、重慶、杭州、廣州、深圳6個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創新試點,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更大力度利企便民。營商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性、制度性安排,良好的營商環境有助于促進經濟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當前,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沖擊。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對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厘清責任,加快“放”的步伐。要明確各個職能部門作用,加強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企業辦理業務創造便利,降低業務辦理成本。營造寬松平等的市場準入環境,落實負面清單制度,拓寬市場準入門檻,對各類市場主體一視同仁,破除相關行業隱性壁壘。要積極創新投融資模式,廣泛吸引各類市場主體全面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打破部門間信息共享障礙,實現互聯互通,為市場主體提供便利。避免同一行為重復申報,加強信息公開,理順審批流程,提高審批效率,推進行政審批提質增效,要加大項目支持幫扶力度,實施重點項目跟蹤服務,建立溝通會商機制,隨時解決項目運作中出現的問題,做到高效便民。
規范執法,強化“管”的能力。要努力營造監管規范的企業經營環境。第一,做到規范執法。全面清理涉企行政性收費,制定統一標準,取消不合理的涉企收費項目。行政執法機關應依法開展日常檢查活動,規范完善監管方式,整頓執法隊伍,規范執法主體,推進聯合執法。第二,營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強化制度建設,著力破解公共行政中的怠政、懶政現象。保護市場主體合法權益,扎緊制度的籠子,遏制權力尋租。強化司法保護,要嚴懲各類侵害知識產權的行為,降低糾紛化解成本。打擊各種不當獲利行為和侵犯違法行為,以嚴格的市場監管為企業修筑防火墻。第三,營造誠信友善的社會環境。地方政府要綜合利用各種政策充分調動企業家干事創業積極性,常思為企業排憂解難之策,多謀雪中送炭之事,成為企業發展的有力推手。第四,健全事前事中事后全鏈條全流程的監管機制,在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領域,實行懲罰性賠償等制度。
釋放活力,提升“服”的品質。要營造便民利企的政務環境,提升服務企業的意識。加強政務服務大廳建設,提升政務服務大廳功能,加強數字網絡建設,推進網上政務服務,提高信息透明度。要加快打破信息孤島,擴大部門和地方間系統互聯互通和數據共享范圍,推動更多數據資源實現安全高效互通共享。進一步完善各類服務企業政策,加大對中小微企業政策支持力度,使企業能夠充分享受政策紅利。了解企業的痛點、難點問題,提升政策制定前瞻性、系統性,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及細則。提高政策制定和推送效率,暢通信息發布渠道,提升政策執行有效性,打通政策惠企最后一公里。
營商環境是市場經濟的培育之土,是市場主體的生命之氧。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服務型政府,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必然能夠促進市場主體百舸爭流千帆競,引燃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引擎,開辟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境界,實現高質量發展。
稿源:荊楚網
作者:朱艷娟(武漢硚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