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孩”政策的逐步實施,嬰幼兒奶粉市場空間更加廣闊,嬰幼兒奶粉質量問題成為備受公眾關注的焦點問題。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在我國國內嬰幼兒奶粉消費市場中,進口奶粉占據著主導的地位,除了國內一些比較知名的奶粉企業所生產的奶粉產品,寶媽寶爸們更傾向于購買進口奶粉。據統計,國產嬰幼兒配方乳粉品牌僅占高端產品份額 20%至25%,很多家庭通過母嬰店、網上旗艦店購買進口奶粉,一些人通過朋友或者其他渠道海外代購奶粉。
可是,進口奶粉就一定能完全放心嗎?2021年5 月 24 日市場監管總局公布的抽查結果顯示,某國外知名品牌奶粉(1 段)被檢測出香蘭素檢測值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同批公布的抽檢結果中,還有另一國外知名品牌羊奶粉(3 段,適合 1 歲至 3 歲寶寶的奶粉),維生素A含量既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也不符合產品標簽標識要求。
也許有人會說,這兩個批次不合格只是抽檢,無需過度反應。那么,我們的國產嬰幼兒奶粉質量到底怎樣呢?11月18日,湖北省召開落實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工作視頻推進會,會上獲悉,湖北省嬰幼兒配方食品、保健食品,以及嬰幼兒輔助食品企業自查率、發現風險報告率均達到100%。近年來,湖北市場監管部門牢固樹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始終站在講政治的高度抓監管,堅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四個最嚴”要求,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切實聚焦群眾關切,有效解決突出問題,緊盯目標、強化監管、嚴守底線,不斷提升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
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全面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是推進食品質量安全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湖北市場監管部門結合本省食品經營企業實際,針對當前食品經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主體責任意識薄弱、責任不清、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系統性問題,制定了《湖北省食品銷售者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清單》,涉及食品經營企業的食品安全主體責任 5個大項59個子項,其中,針對嬰幼兒主輔食品等特殊食品作出嚴格的規定。
優化企業體系建設。湖北市場監管部門積極推動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特殊食品經營企業完善質量安全管理體系,進一步提升企業食品安全管理能力;推動企業抓自查,完善食品企業供應商檢查制度,建立源頭控制機制,促進企業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責任落實。近期,該部門正在加大推進企業食品安全考核評價系統開發工作,督促引導食品經營企業規范化高質量發展。
落實“四個最嚴”。我國建立了“最嚴格”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監管制度、推進自建自控奶源、嚴格生產過程控制、出廠批批檢驗、專柜專區銷售、對嬰幼兒配方乳粉企業進行“三年全覆蓋”體系檢查、對乳制品企業進行全覆蓋檢查、開展復原乳飛行檢查等一系列嚴格監管措施,湖北市場監管部門在堅決落實總局相關措施之外,還重點抓監督檢查履責,廣泛開展規范主責的分解細化試點,推行建立主體責任的藍、黃、橙、紅四級預警機制,實施主體責任與企業風險分級的銜接融合。
隨著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產品嚴檢、風險嚴控,持續加大乳制品的監管力度,推動乳制品產業轉型升級。如今,國產乳制品的監督抽檢合格率已連續三年在 99% 以上,是抽檢合格率最高的一類食品。2020年12月30日,市場監管總局又專門制定了《乳制品質量安全提升行動方案》,以進一步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提升乳制品質量安全水平,推動乳制品產業高質量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最嚴的監管定會為國產奶粉正名!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霞(湖北鄂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