琦琦跳舞的視頻截圖
琦琦治療時,汪梅香和丈夫守護在病床邊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李曼英 劉迅 通訊員 溫紅蕾 黃潔瑩 攝影: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王永勝
近日,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和煦的陽光透過病房玻璃,灑在一對母女身上,畫面靜謐而溫暖。
“媽媽,我希望你以后都是感動得哭,而不是難過得哭,等我病好了,拿一個冠軍送給你。”5歲的女兒程琦用小手拉著母親汪梅香的胳膊,輕聲說道。
程琦之所以心心念念想要給媽媽拿個冠軍,是因為她的大姐慧芳曾是學校里的體育健將,但7年前,慧芳因見義勇為犧牲,這也是汪梅香心中不愿觸碰的傷疤。
安撫琦琦入睡后,汪梅香忍不住紅了眼眶:“琦琦的到來原本讓我覺得慧芳又回來了,可如今琦琦又患上白血病,我每一天都在害怕,再也無法承受失去了……”
為救溺水幼童,13歲的大女兒不幸犧牲
46歲的汪梅香是湖北紅安縣人,取名梅香,一是因為她在臘月出生,正是梅花盛開的季節;二是寓意梅花香自苦寒來。
汪梅香說,她從小家境貧寒,小時候一邊干農活一邊上學,10歲便輟學出門打工。1998年,經人介紹,她認識了程才霞,兩人相戀兩年后,于2000年結婚。婚后的生活雖不寬裕,但汪梅香倍感珍惜。
2001年,汪梅香生下了大女兒程慧芳。2006年,憑借著多年辛勤勞作、省吃儉用攢下的積蓄,她和丈夫將土坯房改建成多間的磚瓦房。2007年,她和丈夫又添了二女兒。為了支撐起家庭的開支,汪梅香留在家里繼續務農、照看兩個女兒,程才霞則出門務工。由于沒有學歷,也沒有一技之長,他只能輾轉在各個工地,打些零工。盡管日子總是緊巴巴的,但夫妻倆都覺得,只要孩子能健康長大,日子就會有盼頭的。
然而,2014年1月4日,噩耗降臨。為救兩個溺水的幼童,汪梅香的大女兒程慧芳跳進水庫,兩個幼童得救了,程慧芳卻因為體力不支沉入了水庫,再也沒有上來。在第一時間得知女兒為救人自己卻沒有上來后,汪梅香發了瘋似地往水庫跑去,“慧芳啊……”她聲嘶力竭地呼喊著女兒的名字,卻再也聽不到女兒的回應了。岸邊泥巴上一道道手印,是程慧芳生命最后求生的痕跡,也成了汪梅香心中永遠的痛。
事后,程慧芳被紅安縣人民政府追授“見義勇為”稱號,被湖北省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追評為“湖北好人”。
小女兒出生后,夫妻倆感覺“失而復得”
失去大女兒后,汪梅香心里一直空落落的,每天都會哭。覺得女兒短暫的人生,跟著她和丈夫并沒有過上好日子。“慧芳許多衣服都是別人穿過的舊衣服,小升初那一年,原本可以成為體育特招生,卻因家境貧寒,不得不放棄……”每次回想起這一幕幕,汪梅香都心痛到呼吸困難。
再生一個孩子的念頭,是在汪梅香讀到侄兒的一篇日記后萌生的。日記名叫“寫給天堂的姐姐”,里面的內容是侄兒希望姐姐程慧芳下輩子能再投胎來他們家,成為他的妹妹,由他在學校好好照看。汪梅香看完后,深受觸動:“如果大女兒能再選擇我做她的媽媽,我一定好好保護她。”她的想法,得到了丈夫程才霞的支持。 40歲時,汪梅香順利懷上孩子,由于持續的悲傷讓她的身體大不如前,整個懷孕經歷都非常艱難,但她卻從未想過放棄。
2016年,小女兒程琦在汪梅香和程才霞的小心呵護中順利降生。“她模樣長得特別像她大姐,我感覺很奇妙,覺得這是天意,是我的大女兒又回來了。” 汪梅香說,小女兒的到來,讓她和丈夫有種失而復得的感覺。他們給小女兒取名“琦”,寓意是小女兒像玉佩一樣珍貴,要好好珍惜。
程琦的出生,給這個家庭帶來了久違的明朗。夫妻倆還去了大女兒的墳頭祭奠,他們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告訴大女兒,爸爸媽媽會告別過去,好好生活。
厄運再次降臨,小女兒患上白血病
“琦琦我們養得特別小心,生怕出一點問題。” 汪梅香說,她幾乎全天都陪在琦琦身邊照看,即使做飯也會背著琦琦。為了給二女兒和琦琦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程才霞在工地學習手藝,成為一名木工,收入也比之前多了。他們在老家蓋了新房子,2020年,憑借在非洲務工的收入,程才霞還清了蓋房子欠親戚的債。這一切都讓汪梅香覺得,生活要翻開新的篇章了。
然而,今年4月,噩耗再次來臨。程琦出現咳嗽、發燒、身體乏力,當地醫生接診后建議趕緊到武漢的大醫院就診。汪梅香瞬間有種不好的預感,但結果比她能想到的還要糟糕。武漢兩家大醫院的檢查結果都顯示,程琦患的是白血病。汪梅香打電話告知丈夫這個消息,電話兩端的夫妻倆失聲痛哭。
湖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血液內科主任蘆映紅介紹,經過骨髓穿刺等一系列檢查,程琦被確診患上了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目前在該院接受住院治療。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是目前兒童白血病最為常見的類型,起病急,孩子們可能會出現發熱、出血、貧血、淋巴結腫大等癥狀,甚至死亡。琦琦被確診,并被定為“中危”,紅細胞、血小板、粒細胞等指標極低,幾乎處于“崩盤”邊緣。這意味著孩子身體的造血功能已經被癌細胞擊垮,稍有風吹草動,都可能導致感染,面臨生命危險。
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守住這個家
小小的琦琦十分懂事,媽媽汪梅香說,琦琦住院期間,每天除了打針,一天三餐要吃很多藥,多的時候一天達幾十顆。有時她一忙就不記得哪些該怎么吃,都是琦琦主動當起媽媽的“小鬧鐘”,將自己吃的藥丸都記在心里。
程琦的懂事,也讓醫護人員又感動又心疼。護士長張亞平說,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患兒需要做腰部穿刺,一般第一次穿刺時,很多患兒都會忍受不了疼,嚎啕大哭,“但琦琦很乖,知道是要治病,全程像只小蝦米,蜷縮著身體,沒有喊一聲疼。”張亞平還記得,快結束時,程琦小手緊握成拳頭,忍著痛輕輕問了句:“阿姨,快好了么?”在場的醫護人員,眼眶都紅了。
女兒確診后,汪梅香不知流了多少眼淚,程才霞幾乎一夜白頭。但夫妻倆心里明白,要救孩子,就要堅強起來,琦琦比以往更需要父母的保護。“只要琦琦能恢復健康,再怎么艱難,我們都會堅持下去,只有堅持下去,才能守住這個家。”程才霞說。
為了更好地照顧琦琦,夫妻倆明確了分工,汪梅香守在病房24小時照看孩子,程才霞則負責籌集醫藥費,8個月來,他把能借錢的親友都借了個遍。同時,他還會用心準備好琦琦全天的營養餐。由于患白血病,再加上化療,琦琦的免疫系統和嬰兒一樣脆弱,不能吃生冷冰凍的,食物只能是新鮮、有營養的,否則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設想。為了孩子,半年多來,原本不會做飯的程才霞跟著網絡視頻學做菜,如今已變成了“大廚”,每天,琦琦點菜,他來做。從牛肉包、清蒸蝦仁到紅燒魚塊,他都能輕松應對。
目前,經過一段時間的化療,琦琦的病情已得到有效緩解,正處于強化階段。如果一切順利,預計到春節前,可以完成大周期的化療,后續還需1年8個月的鞏固治療。專家表示,琦琦只要通過治療的這段關鍵期,未來治愈的希望非常大,但任何一次感染,都有可能讓前期的成果功虧一簣。
雖然未來的治療之路還很長,但汪梅香的內心充滿希望。她的手機里保存著一段琦琦之前跳舞的視頻,視頻中琦琦穿著紅色的漢服小裙子,裙子上繡著梅花。“琦琦喜歡跳舞,也特別喜歡這條繡著梅花的小裙子,我的名字里也有個梅字,梅花香自苦寒來嘛,每次遇到什么困難,只要想起這句話,就覺得生活會越來越好的。”汪梅香說,她期待著琦琦康復的那一天,再穿上這條漂亮的梅花裙子跳支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