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訪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嚴運濤
“在武漢城市圈建設中,基于武漢產業外溢的紅利是客觀存在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詢委員、中國城市經濟學會副會長秦尊文認為,武漢作為城市圈的“中心城市”,具備輻射帶動周邊城市和地區發展的能力。
他說,武漢在與“圈”內兄弟建鏈、延鏈、補鏈、強鏈中,許多產品和服務在“圈”內不同城市節點間發生著高頻互動的緊密鏈接,大家共享著高能級產業的價值紅利。
最近,秦尊文在武漢城市圈調研發現,武漢周邊城市60%-70%的產業都與武漢的產業有配套關系,武漢很多產業是作為周邊城市產業所屬產業鏈的“龍頭”存在的。
“武漢為周邊城市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平臺和載體,包括武漢的汽車產業,在周邊城市就有很多配套設施。目前,武漢正在逐漸放大‘輻射效應’。”秦尊文說。
武漢都市圈產業如何協同發展?秦尊文認為,無論是從地理位置方面,還是從歷史文化方面,武漢城市圈9城之間聯系都非常緊密,在良性互動之下,武漢和城市圈的8個城市之間形成了一個“雙遷模式”——8市利用武漢在交通區位、銷售市場、科技資源、人才儲備等方面優勢,積極將企業研發中心、銷售中心放在武漢,助推武漢總部經濟發展,而武漢的一些存量企業隨著土地和生產成本的提高,開始選擇將一些生產環節遷移到周邊城市,客觀上帶動周邊城市和地區的產業集聚和發展。
“研發在武漢、轉化在城市圈、在全省,主鏈在武漢、配套在城市圈、在全省,融資在武漢、投資在城市圈、在全省的產業發展格局,將是武漢城市圈未來發展中普遍存在的一種模式,并對武漢城市圈的發展產生深刻影響。”秦尊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