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王成龍 李墨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安納利·薩克森寧在其代表作《地區優勢》中指出,硅谷的“地區優勢”在于,企業間基于合作與競爭關系形成的“地方工業體系”,以及與之對應的產學研協同創新網絡。
城市群或都市圈內部,分工協作、抱團創新,已成為當今世界區域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我國發展的必然要求。
G60科創走廊,是中國經濟最具活力、城鎮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這條科創走廊的起點是上海工業重鎮松江。從上海松江G60科創走廊,到滬嘉杭G60科創走廊,再到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如今的G60科創走廊,已成為沿G60高速、輻射滬蘇湖合高鐵沿線的黃金廊帶,覆蓋松江區、嘉興市、杭州市、金華市、蘇州市、湖州市、宣城市、蕪湖市、合肥市等九地市。
長三角地區九地市合作分工,科創要素自由流動。從R&D投入的GDP占比看,松江、蘇州、合肥和杭州已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北京在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過程中,不僅構建京津冀協同創新共同體,還與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等長江中下游省市重點推進基礎研究和戰略高技術領域合作,與廣東、福建等東南沿海省份圍繞產業關鍵技術、創新創業等領域展開合作,與東北、中西部地區推進技術轉移、成果轉化、產業轉型升級等方面合作,還與港澳臺加強全方位科技交流合作。
伴隨著廣深港澳科創走廊的建設,圍繞現代物理、再生醫學、材料科學、先進制造等重點領域,四地正聯手打造一批前沿科學交叉研究平臺。而在其背后,粵港澳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長江經濟帶等,也在加速城市群之間的創新呼應與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