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映映醫生在剪輯短視頻
掃碼看視頻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鄭晶晶 通訊員 鄧盛強 陳識 韓彬
如今精神心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作為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六角亭院區的一名精神科醫生,馮映映喜歡用短視頻進行科普,用生動形象的語言講解精神疾病,收獲了不少粉絲。
昨日,得知由湖北省衛健委指導、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主辦的“2021尋訪魅力醫生大型公益活動”正在火熱進行中,有不少患者家屬致電本報推薦馮映映醫生。
的哥的話
讓她萌生科普想法
12月2日,記者來到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六角亭院區精神康復病區,36歲的主治醫師馮映映正在寫新一期的關于“廣泛性焦慮障礙”的短視頻文案,她在文案的開頭位置,標注上“電視劇《新白娘子傳奇》鏡頭”幾個字,提醒自己用這個,來表現該疾病患者的緊張、坐立不安的狀態。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心理問題的日益關注,做心理科普的人不少,但做精神疾病視頻科普的人卻并不多見。“我萌生拍短視頻的想法,純粹是被的哥師傅的一句話觸動了。”馮映映說,剛上班不久時,一次打車去單位,當的哥得知她是精神科醫生后,話匣子就停不住了:“我老親娘睡眠不太好,您看有沒有什么效果好的安眠藥推薦一下?”“我有個表妹得了抑郁癥,聽說這個病會遺傳,可我們全家都好好的,祖上也沒人得過這個病啊。”
兩人一路相談甚歡,快下車時,的哥師傅說:“美女,你講得真的蠻好,讓我發現之前對精神疾病有蠻多誤解,像我這樣的人不少,希望以后你能講給更多人聽。”的哥師傅的這句話,在馮映映心中播下了科普的種子。
苦練技能
還會加入電影元素
今年,她干脆買來設備,利用工作之余的空閑時間,在家開拍科普短視頻。“原來上學的時候我寫過小說,文字功底還不錯,短視頻的文案都是我自己寫的。”馮映映說,不會拍攝和剪輯,她就在網上對著教程學;有網友說她平翹舌不分,有時讓人有點出戲,她就在網上看播音課教程。
馮映映介紹,精神疾病有些非常不好科普。還好她平時看電影、電視劇時,喜歡思考角色的性格,會收集很多有用的影視劇和動畫片的素材。把這些素材加入視頻中,可更好地豐富短視頻元素。
比如《那些難以相處的人兒》這一期視頻,講解的是“人格障礙”這一主題。人格障礙分為10種,每種表現形式又不一樣,如果僅靠平淡的描述,會讓人難以集中注意力看完。仔細思考后,她借用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多個卡通人物的視頻鏡頭,來表現不同的“難以相處的人兒”的特點,“比如,電影里的小哪吒在故意打人、捉弄他人時,就很符合‘反社會型人格障礙’患者的特點。他又那么可愛,面部表情都活靈活現的,不會引起網友的反感。”
截至目前,馮映映已拍了近10期科普視頻,一些患者和家屬也經常追看她的短視頻,并向她請教一些專業的問題。
善用比喻
和患者溝通更順暢
馮映映說,通過自導自演科普視頻,她形成了善用比喻講病情的思維方式,這也令她在講解病情時,更形象生動了。
比如有的家屬會納悶,為什么自己生了兩個孩子,一個孩子沒精神疾病,另一個孩子卻有。馮映映會告訴他們,這就像是兩個有裂紋的杯子,你不碰它就不會破,如果摔了一下就破了、漏水了。人也是一樣,如果本來對這個疾病就有易感性,又正好趕上高考失利或失戀等,就容易誘發疾病。她每次也不忘對患者家屬進行鼓勵和正確引導,“咱們這個病能治啊,醫生會通過治療把這個杯子給粘好,杯子粘好了還能用。”“好好治療,順利康復后,還是能回歸社會甚至戀愛結婚的,有些精神疾病患者經過優生優育指導,也可能誕下健康的下一代。”
有患者經她治療、鼓勵康復出院后,順利戀愛結婚,患者家屬還給她和同事們送來喜糖,這讓馮映映感到很欣慰。馮映映說,以后她還要拍攝更多科普視頻,讓更多的人重視精神心理問題,更好地呵護自身和他人心靈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