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武漢國家級人類遺傳資源庫在光谷啟動運行,這是湖北東湖科學城生命健康領域首個投用的重大底層支撐平臺。
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生物技術研究院院長鄧子新稱其為“東湖科學城中一顆被點燃的生命新火種”。
目前,該資源樣本庫簽約共建或樣本保藏數量已超過105萬管。僅是一期大樓,便具備1500萬份樣本的保藏能力,以及30PB樣本信息存儲及數據綜合處理能力。
生命健康與“光芯屏端網”,是我省全力打造的兩大萬億產業集群。截至今年10月,光谷生命健康產業收入規模已超過1200億元,集聚各類生物企業3000余家。
隨著光谷科創大走廊和東湖科學城建設的全速推進,高端生物醫學成像等一批大科學裝置正加快建設,病毒性疾病防治產業創新中心等已在加速籌建,各類創新要素不斷聚集,形成了著眼未來的創新“聚變堆”效應。
代謝組檢測準“獨角獸”5年收入破億
光谷生物城,邁維代謝公司,創始人唐堂正坐在普通工位上處理業務,公司不設獨立辦公室。
在生物學領域有一句話,基因組學告訴你身體可能發生什么,而代謝組學告訴你身體正在發生什么。
邁維代謝,就是一家深耕代謝組檢測領域,通過檢測人體代謝物發現疾病的新銳生物企業。
“人體代謝物與身體表征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當你高興時,多巴胺會加速分泌,當你激動時,腎上腺素會飆升。”唐堂說,代謝組檢測在醫療中已有應用,例如和痛風相關的尿酸、血糖、血脂檢測等。
2015年左右,基因測序大火。當時,唐堂在基因組領域已工作6年,先后任職于華大基因和菲沙基因。他敏銳地意識到,作為基因組的下游,代謝組的發展機遇來了。“這就像一條河流,上游一個洪峰來了,中下游河道如果不拓寬,是不暢通的。”
很快,唐堂找到母校華中農業大學的羅杰教授,基于羅杰發明的高通量超靈敏廣覆蓋廣泛靶向代謝技術,兩人湊了幾十萬元,合伙成立邁維代謝,提供以代謝組學為基礎的多組學技術服務。
2020年,邁維代謝年收入突破1.5億元,客戶超過1200家,其中不乏強生等世界500強企業,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頂尖高校,以及301醫院、協和醫院等三甲醫院。
100余個一類新藥密集在研
今年10月,科技部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發布《2021中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競爭力評價及分析報告》,光谷生物城綜合競爭力居全國第五位,較2020年上升2位,僅次于蘇州工業園、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和成都高新區。
作為湖北萬億生物產業的“火車頭”,這里匯聚了29位中外院士,100余位國家及省級領軍人才,累計培育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800余個。3000余家生物科技企業中,有3家百億企業,61家億元以上企業。
國家一類新藥,代表著我國藥物創新的最高水平。眼下,光谷生物城在研藥品達400余個,其中一類新藥100余個,自主研發的植物源重組人血清白蛋白、治療性雙抗、溶瘤病毒、免疫細胞治療產品、靶向小分子藥等31個一類新藥已進入臨床,50余項新藥研發項目獲得國家重大新藥創制專項支持。此外,還有900余個二類以上醫療器械、51項新獸藥、73項國審作物新品種獲批上市。
圍繞東湖科學城部署產業鏈創新鏈
光谷生物城是東湖科學城前沿創新和產業發展的重要一環。
這里擁有80余個國家和省級創新平臺,先后獲批國家綜合新藥創制大平臺、國家創新藥物研究與開發技術體系、國家生物診療制劑及服務產業區域集聚發展試點、國家生物醫藥產業集群、國家基因檢測技術應用示范中心等一系列國家級政策和試點。
“未來的發展目標非常明確,就是圍繞創新鏈部署產業鏈、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全力支撐東湖科學城和光谷科創大走廊建設,讓萬億生命健康產業集群的龍頭昂起來。”武漢光谷生物城常務副主任錢德平表示,從光谷生物創新園二期的定位就能看出風向標。
12月7日首批簽約入駐光谷生物創新園二期的企業,幾乎都來自mRNA疫苗和藥物、新型抗體藥物、生命代謝組學、高端醫學成像、AI病理篩查、手術機器人、生命科學工具等領域。
基于AI設計的成體細胞藥物開發,新藥研發企業武漢睿健醫藥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獲得了數千萬元Pre-A輪融資,并得到健民、人福醫藥等本土醫藥產業基金的支持。
睿健醫藥從人體皮膚、血液、尿液中提取細胞后進行誘導,并進行定向分化得到不同功能細胞,以實現對人體衰老死亡的細胞或組織進行補充修復,達到疾病治療的效果。這種療法被形象地稱為“再生醫學”,是目前世界上醫學發展的最新前沿。
錢德平稱,光谷生物城還將進一步著眼生命健康產業價值鏈高端,聚焦細胞與基因治療、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生命組學、腦科學等前沿方向,開展前瞻性謀篇布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李墨 通訊員 田瑤林 張雋瑋 黃安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