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劉閃
剛剛過去的11月,武漢樓市一掃9月、10月的頹勢,成交住房15634套,成交面積172萬平方米,剛需自住需求逐步釋放。截至12月6日,武漢今年成交住房17.86萬套,成交面積2060萬平方米,全面超越2020年全年。
項目表現冰火兩重天
11月,隨著金融維穩信號的釋放,房企融資端逐步恢復正常,信貸緊張狀況部分緩解,市場信心大大提升。房企也不失時機,全面展開業績沖刺,上市推盤積極性增加,“以價換量”成為普遍現象,推動成交量增長。
數據顯示,11月,武漢成交住房15634套,成交面積172萬平方米,較10月分別增長33.7%、30.8%。剛需自住需求逐步釋放,一掃9月、10月的頹勢。
中指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11月,武漢共有33個項目開盤或加推,推出住房房源8041套,開盤首日去化率27%,創下近5年新低。這也是武漢連續4個月開盤首日去化率低于30%。項目表現冰火兩重天,區域冷熱不均,已經成為新常態。預售政策、房票制度的嚴控,形成了武漢目前高供給、高庫存、低去化的局面,一些區域的項目競爭可謂“貼身肉搏”。
中指研究院華中市場研究中心主任李國政介紹,一方面,11月的33次推盤中,僅有5次去化率高于50%,另有13次去化率低于10%;另一方面,武昌南青菱板塊的和雅東方項目、光谷中心城區域的中建星光城項目,一個是新盤上市,一個是老盤加推,依然實現了“日光”。武昌濱江、二七濱江高端項目,總體表現也依舊亮眼,讓市場看到了城市走向高質量發展的信心。
11月實施的《武漢市加快推進總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規定,非本市戶籍的總部企業高級管理人員,在本市無自有住房的,其在限購區域購買首套自住住房可不受限購政策限制。另外,武漢城市圈公積金互認互貸全面推進,職工在武漢城市圈任一城市公積金中心繳存住房公積金后,在城市圈其他城市購買首套房時都可申請異地公積金貸款,與本地職工享受同等待遇。
業內人士認為,在“因城施策”指導精神下,武漢城市圈一體化推進、總部經濟不斷提升,都為提振市場信心、促進樓市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剛需自住成消費主力
截至12月6日,武漢今年共成交住房17.86萬套,成交面積2060萬平方米,全面超越2020年全年17.54萬套、1961萬平方米的數據,體現了中國樓市“流量之城”的本色,成為武漢增強人口吸引力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總的來說,武漢房地產經受住了考驗,市場不斷回歸理性,剛需自住成為消費主力,性價比高的項目、實力國企及頭部上市房企,贏得了更多市場份額。”李國政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近幾個月,很多樓盤的首套房客戶比例逐步提高,有的達到七成以上。
與此同時,今年前11個月,武漢住宅用地出讓金為1302億元,居全國各大城市第七位。12月21日、22日,武漢第三批次土地拍賣即將舉行,49宗地塊起價588億元。根據目前的情況預測,武漢今年的土地出讓金總額,有望創造新的記錄。
中指研究院認為,最新高層會議提出,要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支持商品房市場更好地滿足購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和良性循環,加上央行全面降準,釋放資金1.2萬億元,銀行放款周期進一步縮短,均有利于住房消費釋放。12月是第四季度和全年的收官之月,房企在業績沖刺和資金鏈壓力下,預計將繼續實行“以價換量”策略,有望助力江城樓市保持供銷兩旺的良好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