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見習記者 康旭陽
通訊員 潘慶芳 方慶
“早上7點半出發,一個多小時就到這邊了。鄉村環境好、空氣好,現在路也修得越來越好。”12月7日,在湖北省襄陽市谷城縣五山堰河鄉村旅游區,從十堰驅車前來游玩的陳女士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退休后和姐妹們沒事就喜歡來農家樂打卡游玩,一路很順暢也很方便。
谷城縣五山鎮是全省“四好農村路”示范鄉鎮。12月7日,極目新聞記者來到五山鎮,探訪“四好農村路”如何帶火旅游、帶旺產業、帶富村民。
堰河村公路
游客帶進來,農產品帶出去
7日下午兩點,在五山堰河鄉村旅游區,農家樂老板艾元平剛送走中午吃飯的最后一桌客人。
艾元平店門前
談起堰河村這幾年的變化,他感觸深刻:“路暢通了,生意也好了,前天,來吃飯的游客都把我門口的車位停滿了,一桌接一桌,根本忙不過來。現在每年的毛收入在40多萬到50萬。”
他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以前路沒有通的時候,從市區過來要差不多三個小時,現在路修好了只要一個多小時,越來越多的游客在節假日約上親戚朋友自駕過來玩,最高日營業額有1萬多元。
“四好農村路”把游客帶進來的同時,把村里的農產品也帶了出去。
今年45歲的祝勇,是五山鎮堰河村二村的農場主,最近,他正在為即將來臨的雙12忙碌著。目前,祝勇農場里的黑毛豬、土雞、土雞蛋、茶葉目前已經預售了2000多單。
“村里就能發快遞,很方便。”祝勇告訴極目新聞記者,雙11已經銷售了1000多單,雙12還沒來銷量就已經翻倍了。
100多畝有機茶園、100多頭散養黑毛豬、6000多只散養土雞、180多頭山羊,是祝勇農場里的全部家當,農場年銷售額達60多萬元,在這幾年前,是祝勇想都不敢想的收入。
黑毛豬肉
“2014年,我開始進行養殖,那時黑毛豬才40多頭,銷量也不好,進趟城也很麻煩。18年,村里的路修好了,我看到了農副產品賣出去的希望,就擴大了養殖規模。”祝勇說,以前村里都是泥巴路,去一趟襄陽城區要開車3-4個小時,一路顛顛簸簸,現在泥巴路變成了平坦的水泥路,進一趟城一個小時足矣,路況也很好。
“開車跑在路上跟在被子上面一樣,軟軟的,特別舒服。”祝勇這樣形容如今的農村路,早上去襄陽晚上就回來了,進城線下賣加電商平臺線上賣,銷量比以前擴大了三倍。
茶葉銷路寬了,村民自然富了
順著五山鎮七坪村山下一路乘車蜿蜒朝上,數千畝茶園盡收眼底。
茶園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幾年前路沒通時的采茶場景,玉皇劍公司董事長張于學還歷歷在目:“原來采茶就是靠肩挑背馱,自從有了公路以后,我們都用機械化運輸,晴雨天都不怕。”
茶葉是谷城縣的特色支柱產業,茶葉銷路寬了,村民自然富了。
張于學介紹,原來茶園的一畝收益只有兩三千元錢,自從公路修好了以后,一畝增加到6000至8000元錢,采茶戶們一年的收入平均增加了4500元。“家里如果勞力充足的話,一戶一年靠采摘茶葉掙五萬塊錢是沒問題的。”
不僅如此,茶園還建設成了生態旅游地,每年能接待十幾萬個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
今年累計完成100.7公里路基工程
旅游產業越來越旺、農家樂越做越火、銷路越來越寬、村民幸福感越來越高,“四好農村路”的修建成果由此凸顯。據悉,“四好農村路”有力助推谷城縣4.89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37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如今,“修通一條公路,繁榮一地經濟,富裕一方百姓”在谷城縣已經成為現實。
谷城縣副縣長段寒凝介紹,谷城縣同周邊市縣加強對接聯系,加快實現交通“硬聯通”,共謀劃襄十隨神“硬聯通”項目12個197公里,總投資23億元,其中國省道建設項目5個70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18.4億元;謀劃農村公路項目7個127公里,工程概算總投資4.6億元。以上工程項目,按照先易后難原則,用3年時間,分批實施,完成建設任務。2021年以來,已實施10個項目,累計完成100.7公里路基工程和96.3公里路面工程,投入資金近6億元。
正在建設的何灣橋
眼下,串聯“襄十隨神”的重要旅游節點的五山鎮何灣村的何灣橋正在進行橋面鋪裝,預計2022年1月中旬通車。該橋建成后將連接石花霸王醉白酒莊園和堰河鄉村旅游景區,這也讓原先需要繞行半個小時的路程可以縮短至五分鐘,解決了大旅游循環的并聯問題,同時將方便周邊5個村近萬人通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