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吳昌華
通訊員 楊槐柳 王威 唐時杰 丁美薇
視頻剪輯 吳昌華
8歲在江蘇與媽媽失散,33年后重回媽媽的懷抱,已經(jīng)41歲的小峰靦腆得像個小男孩;而年僅2歲就被拐走的王宏,在度過漫長的43年之后終于見到了夢中的媽媽,淚流滿面。12月8日,武漢警方“團圓行動”把骨肉分離太久的兩個孩子帶回了家。
無情的歲月改變了孩子和媽媽的容顏,甚至改變了孩子的口音,但無法改變血濃于水的親情。在認親現(xiàn)場,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兩個年過四旬的兒子,都一直緊緊握著媽媽的手,再也不愿分開。
武漢警方介紹,今年公安部部署開展“團圓”行動以來,武漢市共重新采集血樣508份,并檢驗入庫,清理核查歷年失蹤被拐信息241條。截至目前,已經(jīng)核查比中23條,其中15條信息已鑒定核實認親,時間跨度最長的達43年,另還有8條信息正在復(fù)核中。
鞭炮聲中母子相擁
12月8日中午12時許,一輛面包車駛?cè)胂尻柺蟹菂^(qū)某廠宿舍區(qū),翹首以盼的易行秀婆婆迎了上去。街坊們點燃了地上長長的一掛鞭炮,小峰下了車,在噼里啪啦的鞭炮聲中,與媽媽緊緊抱在一起。
把小峰送回家的是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qū)分局民警,民警現(xiàn)場宣讀了DNA鑒定書:易行秀是小峰的生母。街坊們紛紛舉起手機記錄奇跡,發(fā)出各種感嘆。易婆婆鄭重地向民警贈送寫有“感謝公安 找回親子”的錦旗。
“臉長變了,眉眼沒有變,是我的兒……”易婆婆摩挲著兒子的臉龐,看了又看,兒子輕聲呼喚:“媽媽,我好想你。”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小峰從此緊緊握著媽媽的手不肯松開,直到半個小時后,小峰緊握著媽媽的手走到進了早已訂好的餐館,這才松開。
易婆婆對記者說:“娃兒走丟后,我吃不下飯、睡不著覺,像發(fā)了瘋一樣,人瘦了二十幾斤。但是我沒有文化,身在他鄉(xiāng),人海茫茫,不知道娃兒在哪里……”
街坊們說,這些年來,每當提起兒子,她就眼淚直流。
小峰告訴記者,養(yǎng)父對他很好,如今他在邳州安家立業(yè),有2個兒子,大兒子19歲,小兒子剛滿5歲,“我這次回家會住一段時間,多陪陪媽媽。”
骨肉分離33年后終于圓夢
1988年,小峰8歲時爸爸去世。為了謀生,媽媽帶著他跟一伙藥販走四方,沿途擺攤賣藥,到了江蘇省徐州市。一天傍晚,他們來到邳州八義集鎮(zhèn)火車站,媽媽去買火車票,沒想到人群涌動,把她和小峰沖散。之后,小峰被民警帶到派出所,可是他說不清楚自己的名字、年齡、來自哪里,后來,他被當?shù)卣仓玫揭粦羧思摇?/p>
小峰告訴記者,至今他還記得,老家附近有一個很大的湖,后山坡上長著黑色的地皮菜,可以炒著吃。過年的時候,媽媽會熬制糖塊,很甜。30多年來,他無時無刻不思念著媽媽,經(jīng)常夢到媽媽,夢到老家的老屋和青翠的竹林。
今年8月份,小峰在“寶貝回家”公益尋親網(wǎng)站登記了自己的尋親信息,從該網(wǎng)站得知,全國公安機關(guān)正在開展“團圓行動”,于是來到當?shù)嘏沙鏊袅搜獦印?/p>
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派駐江岸區(qū)分局法醫(yī)楊罕告訴記者,公安機關(guān)通過DNA比對碰撞,發(fā)現(xiàn)小峰的Y染色體遺傳信息與湖北省沙洋縣一名6歲兒童高度相似。今年10月21日,上級公安機關(guān)向武漢市公安局江岸區(qū)分局交辦了這條尋親線索。
法醫(yī)楊罕介紹,Y染色體由父子相傳,父子、兄弟、叔侄、堂兄弟和祖孫之間,具有相同的Y染色體。也就是說,小峰與沙洋縣那名6歲兒童屬于同宗同族。
在武漢市公安局刑偵局的大力支持下,江岸區(qū)分局刑偵大隊民警李珂、但莉紅著手查找6歲兒童的下落,幾經(jīng)周折,終于發(fā)現(xiàn)了兒童的爺爺和爸爸的下落,他們都住在廣州。民警連忙趕到廣州,爺爺說自己確實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弟弟失散,不知道小峰是不是那個弟弟的兒子。民警采集了爺爺?shù)难獦樱?jīng)DNA比對,Y染色體有40個位點與小峰完全一致。
順著這條線索,民警們來到當陽走訪,輾轉(zhuǎn)查到小峰的母親可能名叫易行秀,今年65歲,再婚后移居湖北省襄陽市樊城區(qū)。
11月23日,民警李珂、但莉紅及法醫(yī)楊罕趕赴襄陽找到易行秀,采集了她的血樣。經(jīng)與小峰的DNA比對,確認易行秀正是小峰的親生母親。
11月30日,民警在電話中把喜訊分別告訴這對母子,他們都激動萬分,易行秀泣不成聲,小峰說希望以最快的速度見到媽媽,隨后來到武漢,在民警帶領(lǐng)下來到襄陽認親。
母子相擁淚如泉涌
12月8日上午,就在江岸區(qū)公安分局民警帶著小峰趕往襄陽認親途中,在江漢區(qū)公安分局姑嫂樹派出所,失散43年的一對母子相認。
上午9時,45歲的王宏早早來到派出所,對民警說:“感恩人民警察,感恩人民警察!”
9時30分,去接王宏生母的車輛即將駛?cè)肱沙鏊簝?nèi),王宏沖出派出所大廳,與剛剛下車的媽媽緊緊相擁。
“我對不起你,我把你搞丟了!”王宏的媽媽流著眼淚說。
“是我這個做兒子的失職!40多年了,余生我一定好好贍養(yǎng)你,好好照顧親人們!”王宏安慰媽媽。
團圓的喜悅之情感染著在場的所有人。“你的小名叫強強,你是家里人的心頭肉啊!你失蹤的時候穿的灰白格子衣服,沒有穿鞋子,”王宏的媽媽一邊說一邊抹眼淚:“那時候你才2歲,又聰明,又不哭不鬧,就這樣丟了,我眼睛都要哭瞎了,每天都滿街敲鑼、貼紙條去找,附近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強強丟了……”
王宏一直緊緊握著媽媽的手,“43年了,我們一直都在找你,你爸爸2008年因病去世時,專門把牙齒和頭發(fā)保存下來,交代一定要把你找到!”聽到媽媽說到這里,王宏的淚水再次奪眶而出。
回鄉(xiāng)之路跨越43年
1976年11月,王宏出生在武漢市江漢區(qū)六渡橋一個普通工人家庭,有一個比他大8歲的哥哥。1978年夏天的一個中午,2歲的王宏和哥哥在家門口玩耍,人販子趁人不備把他拐走,賣到安徽省的一個小山村。此后,王宏跟著養(yǎng)父母生活,2007、2008年,養(yǎng)父、養(yǎng)母先后去世,他慢慢得知自己的身世,開始想盡各種方法尋找自己的親生父母。2018年,他來到當?shù)毓矙C關(guān)留下血樣尋親。
而王宏的父母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發(fā)了瘋似地四處尋找,并向江漢區(qū)公安分局報警求助。可是,在上世紀70年代,既沒有城市視頻監(jiān)控,也沒有DNA比對手段,民警協(xié)助多方尋找未果。
江漢區(qū)公安分局民警介紹,2016年,王宏的妹妹從新聞報道中得知可以留血樣尋親,來到漢興街姑嫂樹派出所求助。民警上門采集了她母親的血液DNA信息,但當時王宏并沒有留下血液DNA樣本,因此沒有比對成功。今年,在公安部部署的“團圓行動”中,民警再次開展DNA比對,10月份,王宏與母親DNA比對成功。民警再次上門找到王宏的母親采集血樣,進行DNA比對復(fù)核,確認了母子關(guān)系,于是安排了母子二人在姑嫂樹派出所相認。(文中小峰、王宏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