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簡俊暉
?“要吃好米飯,圍著佛山轉”,這句在隨州廣泛流傳的順口溜,道出了隨縣萬和鎮佛山大米的優良品質。而龍燈橋村就背靠佛山,群山環繞,氣候獨特,水質優良,所產大米色澤晶瑩剔透,香氣濃郁芬芳,口感香糯柔軟。在回鄉創業的溫泉、石明夫婦帶領下,龍燈橋村推廣香稻種植,促進村民致富。
溫泉以前在廣東打工,任車間主任,因時常懷念老家,2013年,他毅然放棄管理崗位和優厚的工資待遇,購買了當時村里的第一臺旋耕機,承包了村中因村民外出務工而荒棄的50畝地,發展傳統香稻種植。2014年,又增加種植袋料香菇1萬袋。2016年建起了萬和鎮第一個蔬菜大棚基地,種植反季節蔬菜10余畝。由于溫泉為人踏實肯干,待人誠懇,被村民推選為村干部,并于2018年擔任職龍燈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溫泉身上的擔子重了,而他所發展的幾項產業效益卻并不理想。于是,他動員在城市當白領的妻子石明于2018年辭職回鄉。石明下稻田,進大棚,成了專職農民。
“必須為村里找到一條路,帶領大家一起致富。”溫泉和石明仔細分析村里水質、土壤、氣候,挑選出適合本村的優良品種示范種植,2018年當年就獲得產量和效益雙豐收。“但這遠遠不夠,我們需要打出一個品牌,讓我們的大米在市場上有更高的知名度。”為此,溫泉和石明借助網絡宣傳龍燈橋的地域風貌和香稻特色加工工藝,引進標準化生產線,提高生產加工能力,并確定了訂單農業、公司管理等發展模式,把龍燈橋村的“福山寨”香稻打造成了隨州的一張農產品名片。
談起未來,溫泉說,2022年將繼續擴大種植面積,流轉農戶土地500余畝,并帶動周邊大戶種植香稻1000余畝。“希望帶動更多人回鄉就業,可以看到家鄉的前景,不再受漂泊異鄉之苦。”這是溫泉和石明的共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