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王媛 通訊員王力軍 姚傳龍)12月9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武漢市黃陂區前川街道第一小學獲悉,該校舉辦特色作業展,將各個學科作業“玩”出新“花樣”。
“把課文畫成連環畫的過程很有趣。”該校五年級(3)班的學生周莫非說,繪制連環畫是一項通過繪畫來完成的作業,是該班的語文老師布置的,需要查閱資料,將課文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用繪畫的形式來表述。
周莫非介紹,學完課文《牛郎織女》后,他將故事中的牛郎和織女按照自己的想象,設計出人物形象。接著,他把課文的故事情節梳理了一遍,分成了八個部分,每一部分單獨繪制在一張紙上,再配上文字。用鉛筆繪制一張連環畫需要花費半個小時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他能發揮自己的想象,依據自己的喜好來搭配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在鍛煉繪畫能力的同時,還學會了如何概述作文。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五年級(3)班的學生張若瑜的連環畫則是由勾線筆畫成,并用彩鉛填充了顏色,牛郎和織女畫成了卡通的Q版形象。“和抄寫作業相比,我更喜歡畫連環畫。”張若瑜說。
該班語文老師鄭偉華介紹,通過讓學生畫連環畫,能加深學生對民間故事特點的了解,更加熟悉故事情節。同時還能進一步激發學生對語文作業的興趣,體會制作連環畫的快樂,從而提高學習的主動性。
帶著媽媽一起跳繩,和弟弟一起做仰臥起坐,和爸爸一起做立定跳遠……該校教導處主任張利全介紹,學校還給學生布置了體育家庭作業,即結合學生的體測項目讓學生在家里進行體育鍛煉。每周一,體育老師將項目發布在群里,學生回到家后和家長一起完成,家長在群里進行打卡。
低年級的學生放學回家后,采取帶著家長一起玩撲克牌的形式,用實踐作業代替書面作業。“學生根據撲克牌上的數字,和家長互動,進行一些加減乘除的計算。”該校數學教師易小華介紹,這種形式不僅能幫助學生學習計算,還能促進親子關系。
該校校長王曉東表示,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學校召開專題會對教師進行培訓,開展以作業設計為主題的校本研修活動,在作業的針對性、層次性、靈活性、創新性和趣味性上進行深入研究。“花式作業”培養了學生認真做作業、熱愛做作業、創造性做作業的習慣和能力,切實減輕了學生作業負擔,使“雙減”目標落到了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