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評論員 吳雙建
12月7日下午,黑龍江哈爾濱一餐廳內老板和妻子面對空蕩蕩的餐廳抱頭痛哭的視頻,引發網友熱議。該烤串店老板尹先生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稱,將盡可能把線上的模式豐富起來,期待解封的那一天。(據12月10日極目新聞)
烤串店老板尹先生和妻子的心情,大家都能體會。不少網友給他們加油鼓勁:“等能堂食了,我一定過來捧揚!”“沒關系,扛一扛就過去了,加油!”一名鄭州網友的留言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他說,“坐標鄭州餐飲店,經歷過疫情、水災、疫情。感謝老婆,感謝店里留下的唯一一位員工,感謝自己,我還在,店還在!”
這些留言,讓人心暖暖的,也讓人堅定了信心。
近期,哈爾濱市出現了內蒙古滿洲里關聯本土疫情,出于疫情防控需要,當地要求暫停堂食,鼓勵實施“無接觸”式配送。這是事情發生的前提。
應該說,這些疫情的防控措施是必需的,目的也是為了能盡快控制住疫情。換句話說,如果大家都支持和配合防疫規定,控制疫情需要的時間就越短,大家的損失就會越小。
根據各地控制疫情的時間來看,有長有短,但對尹先生夫婦經營餐廳來說,肯定不是“長痛”,而是一個“陣痛”。因為,烤串店是因為疫情防控原因暫時遇到困難,而不是經營不善做不下去。當疫情得到控制,堂食放開,他們的生意就會好起來,這是肯定的。
尹先生10月份才翻新的烤串店,這也說明了他對經營的信心。他們情緒失控,還有一方面是心理上受到沖擊。原來店里人來人往,生意興隆,現在空空蕩蕩,心里也會空蕩蕩的。再加上,他們也很難準確預測疫情何時結束,心里沒底。正如他所言,就是那一瞬間悲傷涌上心頭。
我們也相信,他們依然會擦干眼淚再出發,和鄭州那名網友一樣,店一定還在,人也一定還在。夫妻同心,哪有渡不過的難關,哪有邁不過的檻?
這件事反倒提醒我們,像尹先生這樣開餐飲店的店主,在防控措施下的確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有的情況可能比他們更糟糕。如何給他們信心?如何減少他們的損失?光靠溫暖的話語和加油鼓勁,肯定還不夠,更需要全社會開動腦筋想辦法,搭把手,拉一把,讓他們的小店能扛住,能活下去,走到一片晴天的時候。
比如,對市民而言,可以多線上點餐,支持一下他們;對房東來說,能不能給小店減免一些房租?甚至說,當地能不能借鑒其他地方,發一些優惠券,僅供線上使用,以帶動線上餐飲消費,讓他們有些收入,能忙碌起來。
尹先生說,將盡可能把線上的模式豐富起來,這就是在想辦法了。辦法總比困難多,就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