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9日15點40分,“天宮課堂”第一課正式開啟。神舟十三號乘組航天員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變身“太空教師”在中國空間站精彩開講,并面向全球直播。這是時隔8年后, 中國航天員再次進行太空授課,也是中國空間站首次太空授課活動。此次“天宮課堂”是“太空授課”的延續。
本次太空授課活動采取的是天地互動方式進行,在中國科技館設置地面主課堂,在廣西南寧、四川汶川、香港、澳門設置地面分課堂,6000多萬中小學生收看了直播。2013年6月20日,航天員王亞平在聶海勝、張曉光協助下,于天宮一號進行了首次太空授課,演示了質量測試、單擺運動、陀螺運動、制作水膜與水球等實驗。
一晃8年過去了,曾經上過那堂課的少年,如今有的已經上大學,甚至有的已經畢業成為了航天人。王亞平老師當年的教學種子,已經開花結果??梢?,太空課堂確實啟蒙了一批青少年。日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就收到了一封信,該信是2013年“太空班”學生寫給王亞平老師的,信中表達了8年前太空授課給他們種下了航天夢的種子……
是的,“夢”就是從這一堂課開始的。王亞平展示自己的空間站睡眠區,冰箱里的蘋果,貼著與家人的合照,“晚上還可以和家里人通通電話”。翟志剛和葉光富展示特制“企鵝服”。服裝上的調節裝置對人體形成束縛,預防在太空中因失重造成的肌肉萎縮。葉光富嘗試回答學生提問,能否在太空中正常行走……
三位“太空老師”講授著一場原汁原味的航天知識課,那“三尺講臺”置身于浩渺的太空,雖然在艙內,卻仍感到浩瀚無比!正如知識無止境,太空浩渺,探索也永無止境。這個特別“課堂”寓意深刻,那是一場心靈的碰撞,既是對好奇心的回應,同時也展現了中國航天技術的最新成就。
毫無疑問,“王亞平老師”們不僅為收看的6000多萬中小學生的內心播撒了“追夢”的種子,也為收看的其他國人心里埋下了未來的希望。他們傳授的,既是科學知識,也是啟迪。更是值得自豪的是,他們講述的都是“中國故事”。由此,讓“天宮課堂”成為宣講“中國故事”的高平臺,不斷展現中國航天事業成就的同時,也讓青少年胸懷大志,助力中國夢早日實現。
稿源:荊楚網
作者:劉天放